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
作者:陈永红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8-03
设计意图
一直在思考科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动物的探究,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而简单的说教又显得太枯燥,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看了绘本《蚯蚓的日记》,我受到启发--或许可以将绘本与科学活动相结合,将看图与探索观察相结合,将猜测与验证相结合。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
1.绘本的选择
首先,拿来绘本细细翻看,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也看了一篇《蚯蚓的日记》的教案。有的是小学写作的案例,也有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的案例。而要将它生成科学探究活动必定要有所取舍。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上我尽量选择科学方面的元素,如帮助幼儿了解蚯蚓外形特点的"妈妈照镜子"、"看牙医"及"女孩子惊讶表情"的故事。故事的图本也进行了修改,原来图片上的蚯蚓是不断开的,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蚯蚓的这一再生本领,我特意进行了修改,从而引出一个更具科学性的故事,最后是"松土"的故事。通过这四个故事,能让孩子们对蚯蚓有个大概的认知,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
2.课件的制作
选好图片后,对图片进行了一些简单处理,并配上文字与声音。我找到了一段关于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本想放在第一个故事之后的,后来觉得过早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局限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究,而放在最后一个故事前会给孩子们验证自己的发现提供了机会。
3.问题的解决
科学活动中要有问题意识,而如何解决问题则是最重要的。本次活动将绘本与科学探究相结合。如何结合?如何解决问题?我也只是探究者,抱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尝试。用绘本的四个故事作为线索连接整个活动环节。第一个问题,小蚯蚓的"头跟屁股一样",引出蚯蚓外形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通过孩子们亲自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交流各自的发现,以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第二个问题"蚯蚓有没有牙齿",此环节中,教师派了一位小朋友去检查了一下,是因为有前期观察的基础。从蚯蚓没有牙齿又引出新问题--"蚯蚓吃什么?"孩子们通过猜猜、说说,再看图观察,最后验证。第三个问题"蚯蚓有没有松土的本领",是通过绘本观察、猜测、验证的方式进行的。这里播放了一个视频,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也是对前面一些内容的验证。再生的问题,是通过绘本观察与幼儿讨论完成的。整个过程还是紧紧围绕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进行,过于复杂的问题没有给孩子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孩子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与欲望。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提问,是让孩子在吸收新知识、解答完问题的基础上再生成新问题的过程。科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要让孩子产生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作为一节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所有关于蚯蚓的知识都讲清楚,这就要求老师的取舍要切合孩子的实际经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猜测、讨论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蚯蚓的基本特性。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3.愿意亲近小动物。
物质准备
《蚯蚓的日记》绘本PPT,关于蚯蚓的视频,装在盒子里的蚯蚓,小手帕、放大镜若干。
经验准备
带幼儿到野外去观察过蚯蚓,班级养殖区养殖蚯蚓。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PPT,引出蚯蚓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做个小小科学家。
(出示图片1)这是谁啊?。(蚯蚓)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到蚯蚓的世界。
瞧,我们的主人公就是戴着红帽子的小蚯蚓。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豆豆)蚯蚓家还有谁?(爸爸妈妈)你怎么看出来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这一家给你什么感觉?(爸爸妈妈疼爱宝宝,是幸福的一家。)
评析:给幼儿以"小科学家"的称号,激起他们探究蚯蚓的愿望。而绘本中司爱的小红帽形象.使孩子们对蚯蚓有了亲近感。
2.观察蚯蚓宝宝,探索、发现蚯蚓的秘密
师:蚯蚓有很多很多秘密,你们知道吗?(引导幼儿表述对蚯蚓的感知,从而了解幼儿对蚯蚓的前期经验。)
师:今天豆豆的朋友们也来到我们班,就藏在那些红盆里。等会你们找到它,轻轻地将它放到白色盒子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幼儿观察)
师:你发现了蚯蚓的什么秘密?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学学小蚯蚓爬。)
评析:这个环节是在了解幼儿对蚯蛔的已有经验后,进行的第一次观察。幼儿直接用小手拿出小蚯蚓,能感受到蚯蚓身体的柔软、光滑及蚯蚓的蠕动。通过让幼儿学习小蚯蚓的爬行,满足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激发幼儿对小蚯蛔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与观察结合,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发现了蚯蚓这么多秘密,可是蚯蚓的秘密还有许多呢。豆豆也带来了秘密,就藏在这4个信封里,让我们来找找第一个秘密。
(1)阅读,观察、交流蚯蚓的外形特征。(出示图片2)
师:小蚯蚓在哪里?这是谁?妈妈在干什么?(照镜子)豆豆妈特爱臭美。听听豆豆是怎么说妈妈的。(点PPT录音:瞧,我妈妈最爱照镜子了,可是再怎么照,头永远长得跟屁股一样。)
师:哈哈,难道蚯蚓的头长得真的跟屁股一样吗?想不想再去看一看?(幼儿再次观察蚯蚓。)
幼儿观察后回答:蚯蚓的头是尖的,尾巴是圆的。
评析:运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在找寻秘密的过程中了解蚯蚓的一些知识。本环节用小蚯蚓豆豆的话引出问题,让幼儿对蚯蚓的外形再次观察。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蚯蚓的头是尖的,尾B是圆的。
(2)阅读,观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出示图片3)
师:我们找到了第一个秘密,接下来我们看哪个秘密?
让我们打开看看:你看出这位男士的职业是什么?(牙科医生)他要为谁检查?小蚯蚓有牙齿吗?(在幼儿意见有争议的情况下,请一位小朋友来为小蚯蚓检查,然后做个报告:蚯蚓没有牙齿。)
听听医生怎么说:蚯蚓没有牙齿,不必看牙医。(验证孩子的说法。)
师:蚯蚓没有牙齿,它们吃些什么呢?(幼儿猜想:泥土、菜、小虫子……)
点PPT图片4及录音:午餐时间,我们拿出报纸、树叶、垃圾,快乐地吃着。
师小结:原来,蚯蚓吃腐烂了的报纸、垃圾,它让我们的地球变得很干净,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它。
评析:通过牙医为小蚯蚓看牙齿的图片引出蚯蚓没有牙齿,提出问题:"蚯蛔没有牙齿吃什么东西?"让幼儿大胆猜测。幼儿热情很高,猜测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师没有否定他们的猜想,最后通过蚯蚓豆豆的话给了一个答案,既验证了幼儿的猜想,又给他们一些新知识。这里的知识还是很粗浅的,是建立在幼儿能理解的基础上的。
(3)阅读、观看视频,了解蚯蚓的本领--松土。(出示图片5)
师:小蚯蚓在干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松土有什么用呢?(幼儿看图阅读,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
点PPT录音:我在松土呢,松土能帮助植物长得更快,更好。
师:小蚯蚓真的能松土?现在我们将小蚯蚓送回大盆里,等会看看它是不是钻进了泥土里,有没有松土的本领。(活动结束时验证。)
评析: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蚯蚓有松土的本领。在这里请幼儿将蚯蚓送回大盆中,等活动结束时验证蚯蚓松士的本领,既让幼儿真实感受蚯蚓松土的本领,又免除等待过程的时间浪费,还让他们间接收拾了操作材料。
(4)阅读,讨论、了解蚯蚓再生。(出示图片6)
师:这些女孩子的表情怎样?小女孩为什么会担心?(小蚯蚓的身体断了。)
师:蚯蚓会死吗?认为蚯蚓会死的小朋友举手;认为蚯蚓不会死的小朋友举手。(让孩子猜想。)
看看蚯蚓这次是怎么说的?(听PPT录音验证:我不会死的,我有再生的本领。)师:什么是再生啊?(可以再长出来。)
师:还有什么动物有再生本领?(壁虎的尾巴、螃蟹的脚……)
评析:这幅图片上的蚯蚓被切成了两段,将蚯蚓再生的本领具体地呈现。幼儿的猜想在小蚯蚓豆豆的自述中得到验证。猜对了的幼儿欢呼雀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热情。
4.播放蚯蚓视频,进一步丰富对蚯引的感知
师:豆豆除了将它的秘密藏在图片里,它还录了一段自己生活的录像,让我们来看看。(观看蚯蚓的视频。)
评析:这一环节,运用了网上搜集的蚯蚓视频。将平时不能观察到的蚯蚓的一些生活习性真实地展现出来,验证了先前幼儿的观察,拓展了有关蚯蚓的知识,比老师枯燥的解说更形象生动,幼儿一看就能明白。
5.设置问题悬念,引发对蚯蚓的更多思考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蚯蚓的许多秘密。你们还有关于小蚯蚓的更多问题吗?(幼儿提问,教师解答。)
评析:这一环节,让幼儿提问,是让幼儿在吸收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再生成新问题的过程。科学的巨的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更要让幼儿产生新的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课堂也变得更开放,更生动。
师:现在我们去看看小蚯蚓有没有钻进泥土里去。(验证蚯蚓松土的本领。)
蚯蚓的秘密还有许多,以后我们慢慢去发现。现在我们将蚯蚓送回它的家吧!
评析:活动结束前,验证前面留下的问题,幼儿真切感受现蚯蚓会松士的本领,对蚯蚓的喜爱之情也更深了。最后我们放归蚯蚓,让幼儿用实际行动去爱护小动物。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蚯蚓的日记》这一绘本,并有选择地处理了绘本内容,让它更适合科学活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巧妙地与操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看看、猜猜、验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进行了一次探究蚯蚓的旅程。孩子们被有趣的蚯蚓形象、真实的蚯蚓探究深深吸引。教师只作为引导者、支持者推动幼儿自己去主动探究。第一环节让孩子谈谈自己对蚯蚓的已有经验,为后面的蚯蚓探索活动顺利开展做了铺垫,最后环节让幼儿提问,体现了科学活动就是为了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理念,活动过程流畅。
点评:
1.教学课件设计精心
陈老师从绘本中挑选了一些有关蚯蚓特征、习性的图片做成PPT课件。活动一开始,屏幕上呈现出一条头戴小红帽的蚯蚓。精美有趣的画面深深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四个问题的呈现老师让幼儿任意选择,既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同时又保持了一种神秘感,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1)教师理念人文化。追随孩子的观察、探索与回答,孩子们的观察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心情是愉悦的……老师此时是孩子们的引导者与支持者。
(2)环节设置人文化。在了解蚯蚓是否喜欢挖洞这一习性时,老师让幼儿将蚯蚓全部倒在有泥土的盒子里,放在一旁,继续其他的活动环节,给蚯蚓一个展示习性的机会,避免了幼儿干巴巴等待的过程。
(3)内容选择人文化。老师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绘本与录像资料,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声形并茂地展示孩子们,这也是对孩子有意注意特点的尊重。
3.提问开放、有趣
如"你知道蚯蚓的哪些秘密?你们都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的发散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探究,让孩子畅所欲言。"蚯蚓的头和屁股一样吗?""蚯蚓没有牙齿吃什么啊?"这样趣味性的提问则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更被这个问题深深吸引。在整节活动的教学中,陈教师一直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而问题的设计又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有很强的指向性,既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幼儿科学思维的能力。
摘自:《幼教博览》2016.05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指纹
下一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倒计时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半日活动要上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怎样组织?我是新... 夏是我光 阅读人气:8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期末了,综合课的教案我还是写不来,美术,健康,音乐... 默沫 阅读人气:4
- ...出了创新的火花,原来种植园地不仅仅只限于开展我...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有没有大班语言教案:独一无二的我 神经er条 阅读人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