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小博士”拆解录音机
作者:李洁 来源:浦东新区南门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0-22
大班男孩尘尘是有名的“小博士”,因为他能说会道能认字,兴趣广泛问不倒,而且做事有始有终,条理清晰,还特别爱动脑筋。
“父亲节”快到了,尘尘做小记者去采访小朋友准备送什么礼物给父亲做纪念。他很有心地在纸上写下了数字1~32,表示班里有32位小朋友,然后从1号到32号,逐个采访,采访完一个孩子,他就在这个数字上画个圈,并且把答案记录下来。那天,尘尘采访到了28位小朋友,因为有4位小朋友没来园。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尘尘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一直到所有的孩子都采访完了,尘尘才把记录纸整整齐齐地交给老师。
大班孩子离园时要带回家三样东西——班级合影、个人的小博士照和离园册,可那天这三样东西碰巧都放乱了,我见了不禁眉头紧锁。尘尘在一旁看到便主动对我说:“李老师,我来理理吧。”说着,便动手整理起来。一会儿,尘尘交给我三叠东西:“李老师,我把合影和小博士照都夹在离园册里了。这叠是1~10号小朋友的,这叠是11~20号的,这叠是21~32号的。这下清楚了吧!”
这真是一个让人不敢小觑的聪明孩子!我不禁想起了尘尘拆解录音机的故事。
(一)
因为尘尘是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孩子,因此,我不时有意识地将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交给他去做。一次,我故意在区域活动角“头大玩具站”里放了一台破录音机。
果然,这台破录音机一出现就引起了尘尘的注意,尤其当他得知这个录音机可以随意拆、随意玩时,就更兴致勃勃了。他找来一把剪刀,这儿剪剪,那儿戳戳,但很快就发现剪刀根本无法拆解录音机。于是,尘尘马上想到说:“我知道了,要用螺丝刀。”接着就请小朋友帮忙去寻找螺丝刀。
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带来了很多螺丝刀。尘尘也很快地用螺丝刀拧开螺丝,打开了录音机的外壳。首次努力成功,尘尘越发来劲,他开始向录音机的内部“进攻”。这时,他发现旧录音机里面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便马上跑去找来了一只手电筒。只见他一手拿着手电筒照着,一手拿着螺丝刀忙活起来。
也许是录音机太小了,里面又积满了灰尘,螺丝刀很不好用。尘尘又琢磨开了——是不是因为缺少油,所以螺丝拧不开呢?可教室里哪来油呢?尘尘灵机一动,想到用水来代替油。他用小桶装了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倒进录音机。“咦,水到哪里去了呢?”因为,除了有一部分水溢到桌子上以外,他倒进去的很多水都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还是应该想办法先把录音机拆开来。”尘尘自言自语地说。在以后的几天里,尘尘用了很多他能想到的工具,当然还有他的力气,终于把录音机拆解了。
在拆解录音机的过程中,细心的尘尘竟然还发现了很多秘密:螺丝刀有大有小,不同的螺丝如果用相应的螺丝刀拆解,就会方便许多;螺丝刀的头有不同形状,有“十字型”,有“花型”;录音机能放磁带是因为里面有齿轮;录音机的按钮里面装有弹簧……
(二)
有了成功拆解录音机的经历,尘尘似乎想让自己成为“录音机小博士”,只要是录音机的话题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在一次自由活动时,我给尘尘提了一个问题:“所有的录音机都一样吗?除了桌上放的,哪里还有录音机?”显然尘尘还没有想过这些个问题,他的好奇和探究心又被我激发了,他开始研究起了“各种各样的录音机”以及“哪里还有录音机”这两个问题。
几天以后,尘尘交来了他的研究结果:尘尘把录音机按型号、大小、价格和颜色清楚地分类列出,仅以形状来分,就有动物形、几何形等好几种。尘尘体现出了异于同龄儿童的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而对“哪里有录音机”这个问题的探究竟然拓展到全班,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寻找录音机”活动。结果大家发现,除了幼儿园老师上课会用到录音机外,家里、汽车里、理发店里、花店里、饭店里,甚至马路上都有录音机。孩子们高兴地说:“录音机无处不在!”
(三)
对小小录音机的研究活动还延伸到了家庭中——尘尘的爸爸妈妈趁此机会让孩子了解了有关广播和广播频率的知识。
尘尘很聪明,他掌握了这些信息后,便带回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他与人分享的方式也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让大家“猜”。尘尘说出广播节目的名字,就让小伙伴猜猜这可能是一档什么内容的节目,对回答正确的小伙伴尘尘就竖起大拇指夸奖一番。
就这样,尘尘带动了全班幼儿一起来关注广播和广播频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调频是93.4 MHz;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综合音乐频率调频是103.7 MHz……”我发现,孩子们在朗朗上口报出广播频率的时候,对数字的表述竟然都十分顺溜。
一台小小的录音机演绎出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作为教师,我有了如下体会:
循序渐进三阶段
以尘尘为代表的幼儿对录音机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发现一拆解一分享,体现了幼儿对录音机逐渐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从尘尘被录音机吸引开始,到尘尘尝试借助各种工具,采用多种方法,在其他孩子的帮助下拆解录音机,最终成功发现了录音机的众多秘密。继而,尘尘又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去探寻录音机的种类和用途,借助集体的力量多方采集各种关于录音机的信息,通过集体活动分享各自的研究经验和体验。最后家园配合,将孩子的学习、探究与生活紧密相连。整个学习与探究的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比较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的整合理念。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和支持孩子的学习探究兴趣,如何适时提问以及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去自我发现和成长,以及如何把日常学习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等,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合作支持三方面
孩子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孩子、教师及家长三个对象。尘尘自身少有的、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同伴的参与和互动给了尘尘宽松的探索环境和探索动力;教师适时的理解和点拨激发了尘尘的探索兴趣;而家长的支持让尘尘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这三方面的紧密合作,才能殊途同归,让一台破旧的录音机发挥了别样的作用,也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显而易见且更有意义。
编辑:cicy
上一篇: 教育随笔:大肚子和大头
下一篇: 教育叙事:自然角里的秘密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对于隔代教育的看法都有什么??? 註 題 詓 阅读人气:13
- 教育反思应该怎么写,从哪几方面?注:一名刚带小班的... 总有刁民想篡位 阅读人气:36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总是打其他小朋友,有时候是没有理由... 凉生 阅读人气:17
- ...大爱和大智慧,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是我读过有关... 英子 阅读人气: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