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手工活动的表现及分析
作者:王香平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上传时间:2010-04-23
手工操作活动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类型之一,对于幼儿计划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计划性作为一种目的性的行为状态,是一种情境性、动态化的过程,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工作或活动风格加以研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原有经验、动手能力、个性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活动内容、材料工具和组织结构等的影响,在面临同样的操作情境时,不同幼儿之间、同一幼儿的不同操作活动之间,在计划性的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直接影响到操作材料时的行为表现。本文从幼儿在操作中表现出的计划性的角度,将大班幼儿在手工操作中的行为表现分为试误型、直觉型、程序型和“盲目”变换型四种类型,并针对不同表现类型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一:试误型
幼儿A 性别:男
活动:废旧物品制作小汽车
制作开始后,幼儿A首先选盒子,先后拿起方形礼品盒和薯片盒,将两个盒子进行拼接,接了一下,把薯片盒扔到一边,把方形盒在地上推了一下,接着将盒子的盖和底分开、重叠,再去拿薯片盒,再次比划着将两个相接。老师问起要做什么,他说做卡车。用双面胶连接失败后,他走到材料筐换另一薯片盒,看到里面还有几个盒子,就蹲下来把这些盒子一个一个连成长长的一条,小的在前,大的在后,说自己做的是火车,并用双面胶将这些盒子都粘起来。还告诉老师,后边是餐厅,前面是车厢和座位,并在最前面的盒子上竖着粘上了小瓶子和瓶盖,前面粘了吸管,说是烟囱和车灯。接下来,在盒子底部横着粘上两根吸管代表车轮。
试误型是大多数幼儿在面对新的问题情境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很多研究发现,幼儿在学习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模仿性的试误或无模仿有目的的试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或者体验成功以解决问题。手工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操作会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表现出非连续性、断裂性的状态,往往是在不断地探索、尝试以后,最终明确目标、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在幼儿具体经验不足、对材料和活动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幼儿认知的负担会相对过重,不能预见问题解决的目标状态,操作过程就会带有很强的试误性。当然也有部分幼儿在平常生活中的条理性、组织性不是很强,所以试误就成为他们手工操作活动中的常态行为表现。
对此类操作类型,教师首先应该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同时给幼儿提供恰当的支架,促进其任务的完成,不断获得新经验或者对旧经验进行重组。
其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注重对幼儿任务理解的验证和检查,可以使用幼儿复述和集体讨论策略,澄清幼儿对要求的理解和认识,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利用出声言语达到自己调控的目的。同时给幼儿思考和计划的时间,强调做事的秩序性和条理性。
再次,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要对幼儿的操作进行监控和反馈,在程序和策略上进行讨论与提升,使幼儿的经验得以系统化,让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反思自己的操作,从而提高幼儿操作的目的性和策略性,使其有意识、有计划地“试误”。
最后,将计划性的培养渗透在其他活动组织过程中,给幼儿自我计划的机会,并尽可能鼓励幼儿自己制定目标、选择方法、有目的地解决问题。
二:直觉型
幼儿B 性别:男
活动:废旧物品制作小汽车
操作一开始,幼儿B选了一个扁平的长方形盒子、四个矿泉水瓶盖、两根吸管、一个小垫子,接着开始制作。在瓶盖上粘上双面胶,再将瓶盖粘在盒子的两边,前后各两个瓶盖,作为车轮。在盒子的上方粘了两根吸管,像是车子的两个车灯。他很快就做好了,自己欣赏起来。
直觉型是一种直觉的、近似自动化的操作状态,在整个过程中很难看出问题解决的程序和环节,幼儿直接围绕目的进行操作,体现出一种似乎很高的计划水平。简单的计划始于生命早期,威勒兹(Willatts,1989)的研究表明,9个月的婴儿在面对某些情境时就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不需要任何试误,表现出像计划的直觉性行为。5岁时,儿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某种计划。
对直觉型操作的幼儿,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表达和述说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让其隐性思维显性化,作为自我
经验提升积累的途径。在欣赏和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请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思考或操作过程,让幼儿将潜意识的经验提升到有意识状态,进行思维一言语一思维的转换,提高幼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将其有益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B表现出的高度自动化的操作行为使他的计划性具有直觉的性质。原因可能在于幼儿关于汽车的知识已具有模块化的特征,能够直接把握问题的本质表征,也可能是自我设定的目标较简单。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针对幼儿的表现适当提高任务的难度和要求,或者提供更丰富的材料,进一步建议幼儿设计出更复杂的作品造型,使幼儿原有的水平得到挑战和提高,丰富幼儿的操作经验。
三:程序型
幼儿C 性别:男
活动:自制拼图活动
这是幼儿C第二次操作自制拼图,要求在8~l3块之间选择自己要剪的拼图数目。根据先前的经验,幼儿C剪前在背面写上数字10,先将拼图纸对折了两下,沿着折痕剪成条,再剪成块,剪一块按顺序写上对应的序数,写到第9块时就不剪了,最后又数了数,确定剪对了,拼的时候按照数字的顺序很快把拼图拼好了。
程序型指的是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性环节的类型,幼儿在手工制作的开始阶段会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制定,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材料和策略,并进行监控和调整,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条理性。
从过程来看,幼儿C在利用和组织材料时,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与条理性,并使用策略监控和调整操作,是具有较高计划性水平的。“多彩光谱”中把高计划性描述为“儿童有策略地使用材料和信息;儿童陈述自己的目的,然后力图实现,经常描述自己的进步”。计划性作为一种活动风格,在幼儿身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对来说,平时思路清晰、做事有条理的幼儿,在手工活动中更多地表现出高计划性。在实际操作中,程序型操作类型还和幼儿个体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程序型操作的幼儿,教师应该着重给予与之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指导,使之在最近发展区内最大程度地发展,并注意将其计划性经验迁移到其他的发展领域中。
第一,提供与其计划性水平相一致的教学指导。加拿大心理学家亨特提出了根据学习者的理性水平施加相应教育影响的教学匹配模式,即如果学生的理性水平低,就采用“高结构”教学,由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呈现结构严谨,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加以严密的监控等;如果学习者理性水平高,那么就采用“低结构”教学,教师让学生自己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程度低,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较少对学习过程加以控制。
第二,注意与计划性相关的其他情意品质的培养,如目标性、坚持性、抗挫折性等。教师在活动前要提醒幼儿思考自己的目标,要做什么,打算如何做;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坚持性,鼓励幼儿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并提供监控和调节的支持策略,注意引导幼儿将教师的策略转化为自己的策略;任务完成后,激励幼儿挑战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形成不断挑战自我的信念。
第三,帮助幼儿将经验扩展到其他活动领域及其他幼儿中。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提供给幼儿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机会,迁移良好的经验,并请幼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方法,从而使大家共同进步。
四:“盲目”变换型
幼儿D 性别:女
活动:油泥图画
老师布置完要做的作品后,请幼儿把要做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幼儿D什么也不说,也没有听别人说,自己在那里搓、压油泥,不时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搓搓、团团。做成一个片片后,看别人拿辅助材料压花,她也拿个有花纹的板子压,压完了又重新团起来做。期间老师问她做什么,她也不回答。活动结束时,她还在做一个片片,进行压花,没有做出任何的作品。
“盲目”变换型主要是指幼儿把玩材料本身,没有要完成任务的意识,或者在操作过程中随意地变换目标,以制作出的随意结果作为自己的作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低年龄的幼儿在手工操作活动中容易表现出这种类型,他们的目的性明显不强,对材料本身更感兴趣,随意地玩弄、探素材料大于对具体任务的完成,甚至是简单的堆积、拼搭或者胡乱放在一起;在高年龄班幼儿中,一些平常被老师认为较“迷糊”的幼儿也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类型。
对于这类没有一定的任务意识、操作中的组织性与条理性不强的幼儿,教师需要给予较多的关注。首先,要培养这类幼儿的任务意识,使其知道跟随特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其次,教师对其操作给予高结构化的指导,不断提醒和监控幼儿的操作;再次,在活动开始前,注意让其复述任务,思考目标,并为其提供榜样;最后,教师可以从一日生活着手,创设条件和空间,让幼儿有机会进行计划性练习,在日常活动中给幼儿留出时间制定计划,尤其是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给他们计划活动、为实现活动计划而主动活动的机会。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0~3岁早教指导实例:学步桥
下一篇: 幼儿园中班活动实录:狼来了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美工区属于什么性质区域(探索性,表现性还是欣赏性) 美妙 阅读人气:7
- 第一天上班怎么在幼儿面前做一个特别一点的自我介绍?... 卖玻璃的小鱼儿 阅读人气:63
- 制作方法及所需材料 桃子不逃 阅读人气:425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