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教生涯
作者:朱静怡 来源:浙江湖州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10-27
我是1963年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回首几十年的教师生涯,我想个人的发展与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教与学的相互关系,自身的个性特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榜样,给我力量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当时做人的宗旨。同年8月,我被分配在湖州市第一幼儿园,这是一个全国先进单位。当时的园长叶励君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是一位“一心为工作,一心为孩子”的前辈,无论在专业方面还是在师德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我入门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它给了我努力工作的力量。
工作起始阶段,我和所有年轻教师一样,不知如何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感到困惑和茫然。幸亏我在校期间形成了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所以在工作中我能时时处处以老教师为榜样,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记得有一次小班年段举行娱乐活动,一位老教师用圆圆的纸筒当道具,为孩子们表演一头塞进红绸带,另一头拉出绿绸带的魔术。此事让我惊叹不已,事后我像小孩一样去窥探其中的奥秘。老教师详细地向我介绍了道具制作的方法以及如何吸引孩子的道理,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此,我更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园里的每一位同事,努力学习他们的长处。
当时我所在的幼儿园实行平行班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六下午大家坐在一起商讨下周的课程内容及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案和策略。这让我们这些新教师得到了具体的帮助,很快学会了制订教学活动方案的基本方法。在那个年代里,虽然实行的是分科课程,但幼儿园都是一个老师包带一个班,所有的教学活动几乎都是一个老师带教,这种情况促使我们熟悉各个领域教育特点,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技能。
现实,促使变革
因为历史的原因,1966年以岳有不少老教师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迫离岗。因此,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只得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那时候物质条件很差,幼儿园里教材、教玩具更是匮乏。面对着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孩子,如何解决物质条件和孩子需要之间的冲突成了那个时期突出的问题。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思考如何让课程与环境相融合,如何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幼儿园的课程,并自发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尝试。例如,七十年代初社会上流行针灸草药,我就带着孩子在幼儿园的草地上寻找蒲公英、马兰头等,还引导孩子一边采摘一边学习,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药用价值。孩子升入小学后,读到课文《蒲公英》时,他们对蒲公英的生长特性了如指掌,有的孩子记得“蒲公英叶子折断后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水,煮的汤水可以当药喝”。当时我们还开发了许多乡土课程,如秋天捡稻穗、参观碾米厂;春天饲养蚕宝宝,参观丝厂、绸厂等。事实证明。虽然缺少正规的教材及教玩具,但只要教师有有效的教育意识和行为,那些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乡土课程照样能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机遇,飞的翅膀
粉碎“四人帮”后,教育获得了新生。l98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给了我希望,也指引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对理论的渴望驱使我不断学习各类书刊上有关幼儿教育的文献,并用理论检验自己曾经尝试过的种种变革,总结和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1983年我写的《多种形式的家长会》一文被选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经验交流会,并编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纲要经验汇编》一书,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力量,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给了我继续研究的信心。《教育纲要》强调幼儿的观察认知要有序,对此我们进行了实践研究。我曾经以“认识螃蟹”为活动内容进行尝试,严格按要求让幼儿从螃蟹头部开始观察,有序认识。结果一开始孩子就被螃蟹吐泡泡和由盆中横着往外爬的情景所吸引,并大呼小叫,现场一片混乱,幸亏我急中生智让场面平息下来。这一事实让我认识到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建立在个体经验上的,教师只有保证孩子有自主表述感兴趣内容的机会,才能让孩子深入地学习。从此以后,我在组织活动时,首先会让幼儿自由观察,然后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并相互交流,在此基础上引领他们有序观察。
1984年我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心理研究所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聆听到了皮亚杰的建构论和结构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通过比较学习,我认识到中外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跳起来摘果子”“因材施教”“随机教育”等理论的含义。这次学习使我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1985年我向省教科所申报了“幼儿园课程设置改革”的科研课题,并邀请了原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张华立老师为指导老师。我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建构幼儿园新课程的框架和实施策略。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我向局领导提出了辞去园长职务的请求,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课题研究,经历了十年三轮的实践性研究。在此期间,我幸运地遇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淑、赵寄石,他们非常赞赏我的观点和实践效果。1988年他们将全国幼儿园课程研讨会放在湖州召开,1989年在南京召开的国际幼儿教育会议上我介绍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外专家的好评。前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主席柯蒂斯教授亲自将我们的课程命名为“发展幼儿能力课程”。
经过长达十年的实践,课程目标、内容、策略、评价不断地趋于完善。这十年中,我们接待了无数来自不同地区的同行,每次我们都会向参观者开放一至三天的活动,介绍我们的活动意图和活动反思。当时有一位园长问我:“你这样毫无保留地作介绍,不怕我们模仿吗?”我坦然地说:“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实践者的实际问题.如果对大家的实践有帮助,就是我们研究的最大价值。”因为我们的真诚,来参观的同行也给了我们许多建议,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日益完善。我们的研究经历证明只要有信念,肯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积极主动地和专家对话,和同行对话,和家长对话,幼儿园教师同样能做研究。
结晶,催我用心雕琢
在我们的园本课程得到验证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梳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就是以专著的形式回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个人从会做到会讲是一个飞跃,但从会讲到会写确实犹如“爬上高原后的登峰”那么难。虽然我发表过几十篇文章,也编写过关于能力课程的资料等,但要形成专著真有登峰之难。为了能够攀登这个高峰,我50岁时参加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自考,促使自己学习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为写著作做理论准备。1997年暑假我坚决要求辞去教研员的职务,重新回到幼儿园带班。领导和同伴对我的决定难以理解,八十岁的老父亲以为我犯了错被贬回幼儿园,但这些都没有改变我的决定。1998年省里评审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市教育局要求我参加评奖,我用了整整一个暑假按课程框架写了十八万字的材料,最终获得省一等奖。直到2003年市教育局和省特级教师协会为我举办“朱静怡教育思想研讨会”,把我推到非著书不可的境地,我才借此机会静下心来回顾近二十年的研究,将18万字的材料扩充成了33万字的书稿,如今我的专著已经加印了两次,深受同行的好评。
我曾经说过,现在的我应进入教育生涯的雕琢期。有位年轻的特级教师问我:“你雕琢谁呀?”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雕琢我自己。”可能有很多人感到奇怪:“你还要雕琢自己?”大家总以为我已然成了“大师”,殊不知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思维就会僵化,智慧就会枯竭。
所以,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反思。退休以后,我带领大家研究了“发展幼儿能力课程”托班阶段的园本课程,扩充和完善了原有的课程内容。最近三年我还进行儿童图画书教学实践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策略——阅读活动链,赢得一群“粉丝”,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我想我会一直雕琢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加完美。
编辑:cicy
上一篇: 用爱托起幼儿生命的太阳
下一篇: 因为感动 所以坚定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幼教的同行们。你还在为小课题而烦恼吗?这里能帮你解... 友 阅读人气:1442
- 只有半年幼教经验,下学期当主班该做些哪些准备工作?... 小小乐 阅读人气:30
- 赣州市区一级新开园所需要招聘组织和管理能力强的执行... 流浪兔 阅读人气:4
- 我的手工制作,美美哒!!!玫瑰是我用海绵纸折的,盘... 阅读人气:1473
- ...怎么带班,工作也进入正轨,越发孤寂。开始退缩不... yxm 阅读人气: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