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跟随孩子的眼睛
作者:李霞 来源:宋庆龄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12-20
开学第一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折射进教室。墙上的贴画,地上、桌上、橱里琳琅的玩具,轻柔的背景音乐……一切都静静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安安是第一个到来的孩子,这个娇小的女孩由妈妈抱进教室。当我热情地招呼她时,她仍依偎在妈妈身边,神情有些拘谨,小手还轻轻地拽着妈妈的衣服,静静地听着妈妈和我的交谈。当妈妈摇摇手对安安说再见时,安安的眼睛瞬间红了,她哭嚷着不让妈妈离开。我伸出双手,半抢半抱地接过她,紧紧地抱着她,和妈妈匆匆说了声再见。
妈妈离开后,无奈的安安趴在我的肩膀上哭泣,我努力轻声安慰她,但效果甚微。我只能抱着她在教室里来回踱步。过了一会儿,哭声渐弱并呈断断续续状,我试图将她放下,可安安立刻双手用力圈着我的脖子,整个人“吊”在我的身上,而且又激烈地哭起来,我只能将她再次抱进怀里。
孩子们陆续进入教室,情绪都不稳定。我能感觉到安安搂着我的手更紧了,我抱着安安招呼着新朋友们,其间我也想让生活老师先接手安安,但安安强硬地拒绝了,无奈的我只好带着这个小“考拉”走来走去。
孩子们基本到了。有的在活动区域中玩耍,有的围在生活老师边上哭泣,有的自己躲在一角伤心……此时,又有一个哭泣的孩子向我张开双臂,表示要我抱,我刚伸手,安安就扭摆身子用强烈的哭叫声拒绝伙伴的“侵入”,但我还是将这个孩子搂在怀里,并且告诉安安:“老师也要抱抱其他小朋友。”
我无法抱着两个孩子在教室中走动,于是把他们一起放下,分别牵着他们的小手在教室里来回地走。我们首先来到建构区,我试图用玩具吸引他们,想止住他们的哭泣:“安安,我们来搭积木吧。”只听哭声更响了。我自言自语地搭建起来:“我造一幢高房子,里面可以住安安,也可以住老师。”安安依偎在我的怀里,没有动静,积木似乎无法引起她的兴趣。
接着,我们又来到娃娃家,我一边拿起布娃娃一边对身边的两个孩子说:“布娃娃饿了,谁能喂她吃饭?安安,你来试试。”安安转过头看看,当听见让她喂布娃娃时,她又将头趴在了我的肩膀上,开始抽泣起来。我和另一个孩子玩起了布娃娃,忽然安安的哭声中断了,我再一次试图让安安抱抱布娃娃,这次安安没有哭泣,但还是不愿伸出手……
我想尽快让安安能够与玩具互动起来。牵着她,我们几乎走过每个活动区域,美工桌的涂鸦、音乐角的小乐器、益智区的拼板、图书角的阅读等,可安安始终不肯离开我,但是她开始静静地在我身边,不再哭闹。
此时,突然有一个孩子因为哭泣吐了一身和一地,老师们顿时都忙了起来。当然,我也急忙放下安安过去配合生活老师阻止其他孩子靠近那片区域。我的离开让安安的情绪又瞬间失控,我用眼角的余光看见安安站在我将她放下的那个位置跳着、哭着。但为避免更大的混乱,我已经无法顾及安安的哭叫。
等我协助生活老师处理好呕吐的孩子,地面也消毒干净后,我再看安安,她已经停止哭泣,并且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看见安安不再哭闹,并开始关注周围的玩具时,我心里暗喜,我没有立刻走上前去抚慰她,为刚才的离开表示抱歉,而是在一旁观察,心里还默默期待安安能自己跨出脚步去活动。果然,安安似乎有点按捺不住,走到娃娃家外围,绕了两圈后停在了布娃娃的小床旁……安安开始自己玩了。
安安的变化太出乎我的意料,在这短短的十多分钟里,她便能脱离老师。虽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的情绪依然在波动,但当安安脱离我的怀抱,接触玩具时,我认为她已经迈出了从家到幼儿园的第一步。
我开始深思:导致这个“转机”的诱因到底是什么呢?我的思考随着安安的眼睛开始回放。
◆安全的“上方”
安安入园时我是她在幼儿园认识的第一个人,她自然而然地宛如溺水者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我,在我的怀抱中寻找安全。由于刚开始,我必须照料其他孩子,只能抱着她走来走去,安安的视线始终落在教室的上方、窗外、门口,她在来来往往的大人中寻找妈妈的面孔,所以她的心情始终是烦躁不安的。
此外,声音是由低处向高处传播的。由于入园初很多孩子因不适应而哭泣,所以,抱在老师怀里的孩子体验到的哭声和嘈杂声就相比地上的孩子更为强烈,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安。
◆新鲜的“下方”
2岁孩子初入园,会对周围全新的人、事、物产生一定的恐惧和不安,化解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除了安慰,就是让孩子尽快熟悉环境。教室里的玩具无疑最能够成为孩子的伙伴。而在我的怀抱中,安安的视野范围被提高了,与低矮处的玩具拉开了距离。当我开始牵着安安走动于各活动区域,想寻找她所感兴趣的内容时,安安看似不关注、不在意,却默默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我的鼓励虽然没有促使她参与其中,但是在我介绍和与其他伙伴互动的时候,她的内心正在悄悄接受,“下方”丰富的玩具在她的心中产生了好奇,随之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也逐渐消失,这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了心理基础。
◆难以抗拒的“诱惑”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毫无选择地“丢”下了安安,这看来残酷,但却给了她自我调节的时间和空间,此时安安的主动性被释放出来。布娃娃,这个带着家的感觉的玩具,对她产生了“诱惑”,她的视线也就从我的身上暂时转移了。
安安的转变说明在面对考验时,孩子在得到外界的帮助后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逐渐适应环境。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
首先我们无法让孩子在瞬间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但我们有必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教室环境。
——打破秩序的教室
安安刚入园的时候,教室的整洁度和秩序感也约束了她的行为,会让她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而当孩子与玩具互动得越多,教室的秩序开始被打乱时,此时安安不再被环境所约束,这正符合了安安的心理需求,于是安安开始自己玩耍。
——带有亲切感的玩具
使安安迈开“步伐”的第一个游戏对象是布娃娃,这对她有种亲和力,当她抱着布娃娃的时候,有种熟悉的感觉,那种感觉来自家、来自妈妈。
——情绪是可以宣泄的
在观察中我发现,音乐角的打击乐器是初入园孩子较喜欢的一个热点区域,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经常选择到这一区域,在敲敲打打中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而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了归属感。
其次,在教室中的成人应该引导孩子的视线,而不是占有孩子的视线。
安安的转变让我有意识地对比和观察了那些持续哭闹和哭一会即停止的孩子。我发现持续哭闹的孩子进入教室后,往往都首先把视线定格在成人身上,他们的眼睛不断地朝上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哭闹引起成人的注意。而那些哭一会儿就停止的孩子,则更多地把视线投入到了教室里的玩具和丰富的游戏材料。所以,作为老师,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怀抱安抚孩子,而应更多地引导孩子,发现教室里的乐趣。因为只有孩子接纳了这个环境,才能真正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安安的故事
下一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谁偷走了他游戏的快乐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家16年的教子育儿手记,但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一本...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谁能安安静静地坐好,就给他发一颗糖果。甜甜的糖...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活动内容及主题活动安排...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总是打其他小朋友,有时候是没有理由... 凉生 阅读人气:17
- ...西街幼儿园 阳雪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么一句... A-vicky 阅读人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