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要求,效果会截然不同
作者:顾小梅 来源:《幼教博览》2011.06 上传时间:2011-07-25
镜头1
欢快的前奏响起来了,还处在课间兴奋状态的孩子们一听到琴声,便习惯性地边走向座位边唱了起来。当歌曲唱到一半时,钢琴的伴奏却停了下来,老师连喊几声“停、停……”,可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声音高昂,直到结束。
分析
老师之所以喊停,是因为孩子们的声音太高昂;孩子们的声音之所以高昂,一是因为他们还处在兴奋活跃的状态,二是因为他们对该歌曲很熟练又很喜欢。
策略
1.理解孩子,辩证倾听孩子的声音?
孩子是天真的,喜形于色的,对于他们熟悉的、喜欢的,他们就乐于表现,兴奋的情愫贯穿其中,声音就变得高昂。此时,他们是自然的、真情的,因此对于他们的嗓子乃至身心来说,不感觉吃力,更谈不上伤害。而我们老师可能是因为整天处于紧张又忙碌的状态,孩子又多,因而嫌吵了、心烦了。于是出现了唱了一半就叫停下来、兴奋的孩子们却全然不顾的现象。此时,如果我们教师能多一份理解,理解孩子们兴奋的缘由,让他们在第一遍的歌唱中尽情释放!既满足了孩子,又减少了老师制止不了的尴尬。
2.换个要求.努力提高组织效果。
既然是组织手段,那就要努力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静下心来,因此,在耐心地给予了孩子们第一遍尽情释放的机会后,老师不妨重新提出要求:用好听的声音进行演唱。孩子们会因“用好听的声音”的具体要求而自然收敛,随之,老师从前奏的弹奏开始就注意轻而慢,以提醒和带动孩子们进入稳定的状态,让组织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理想效果。
镜头2
离放学还有一点儿时间,老师邀请孩子到前面来演唱(每次两个,予以比较),让下面的孩子评判谁唱得好。演唱开始了,大家是那么地专注。可歌曲一结束,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有说这个好的,有说那个好的,乱七八糟的声专高昂,千姿百态的形象杂乱。
分析
出现如此混乱的现象完全与教师交代的要求有关:那么多孩子当评委,能让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谁唱得好”吗?那不正投下怀,给孩子创造了发疯的机会吗?“×××唱得好”的回答对于他们来说简单易行,要说且能说个没完。
策略
老师不是被孩子的多、声音的杂给烦透了吗?为什么就不会寻找机会给自己创设一份安静呢?邀请孩子到前面来演唱的方式是个很好的改观,孩子们在出现了能专注地倾听的良好现象之后,教师以“静静地给唱得好的小朋友伸上你的大拇指”作评判方法,岂不是悠哉美哉。得体、安静且一目了然。换个要求,效果就截然不同啦,您说是吗?
教师要在常态活动中做到常常的思索、常常的尝试、常常的总结,坚信:培养孩子的耐心倾听,孩子会真正学到本领,教师会真正获得轻松;灵活驾驭孩子,该放的放得活泼快乐、该收的收得井然有序,孩子会规矩方圆、教师会幸福无比。亲爱的幼教同行们,让我们争做有心人,努力提好每一个要求、组织好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每一个策略、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因为换个要求,效果会截然不同!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幼儿园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看护要求 酒味裙裾 阅读人气:14
- 以前搞过这个主题,效果不错,今年接了新的孩子,还想... 囡囡牛 阅读人气:352
- 学期中,家长要求幼儿换班,作为老师该怎么办? 胖圈圈 阅读人气:9811
- 作为教师应不应该画淡妆上班?你们幼儿园要求了吗?为... 蛊蛊 阅读人气:43
- 六一儿童节,有没有适合托班表演的节目,3岁左右。要... 阅读人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