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浅析体育活动中“一物多玩”的自主探索
作者:张虹 来源: 上传时间:2011-10-2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究中建构智慧。一物多玩是体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活动器材,鼓励幼儿想出多种玩法,希望在不同的玩法中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及创新能力。当仔细审视和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时,我们发现教师的理念虽然已更新,而实际的教学行为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过分强调幼儿的主体性,任由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幼儿的运动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另一个极端是教师高控制下的自主探索,这种探索只是形式上的探索,更多的还是由教师牵制着进行活动。
案例描述:“呼啦圈”的一物多玩
教师A:师生人手一个呼啦圈扮演小司机开着“汽车”进入场地。自由探索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小小呼啦圈可神奇了,它不仅可以变成汽车方向盘,还可以变成什么呢?请你们去试一试,玩一玩,看看谁的玩法最多。”幼儿开始分头探索,有的当乌龟壳背在身上走来走去,有的放在地上当山洞坐在山洞里,有盼套在手上转,有的夹在大腿间跳……教师走到套在手上转圈的小朋友身边,夸奖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马上招呼着孩子过来,请其他小朋友学学他的玩法。教师又鼓励幼儿道:“谁还有不同的玩法?”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说:“老师,你看我,我是这样玩的!”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会儿学学这位小朋友的玩法,一会儿又学学那位小朋友的玩法。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把刚才已经请幼儿学过的一些玩法又一一进行了展示。交流分享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了第二次探索:“刚才小朋友想出、了不同的玩法,老师再请小朋友去想一想,呼啦圈除了刚才这些玩法,还可以怎么玩呢?”在第二次的探索环节中幼儿的玩法基本雷同于第一次,教师在一边不断地鼓励:“谁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教师见幼儿探索不出更多的新玩法时,只好带领着幼儿玩。
分析:从表面上看教师A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对幼儿想出的不同玩法及时肯定、鼓励,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也确实想出了一些玩法。但很多的玩法只是幼儿的原有经验,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是否有新的提升呢?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体育活动的关键之一,所以对于幼儿的不同玩法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肯定“你的想法真不错”,而应该在孩子原有想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提升,如当幼儿想出当乌龟壳背在身上时,教师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幼儿就很自然地学着乌龟爬,由此练习了爬的动作;当幼儿把呼啦圈当山洞时,教师可以顺势把呼啦圈一竖:可以怎么过山洞呢?幼儿就很自然地练习了钻。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只是让幼儿再现了一些玩法,没有对幼儿原有的一些玩法进行梳理和提升,幼儿就很难在原有的玩法上进一步拓展。因此到了第二次的探索时幼儿的玩法趋于雷同。
教师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自己应该何时介入,更多的只是去了解幼儿在“玩什么”。因此,当幼儿刚开始探索不久,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带领着孩子学习不同的玩法,剥夺了那些能力较弱幼儿的探索机会,他们始终在教师的牵制下模仿和学习着同伴的玩法。其实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这些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增强他们的能力。
教师B:幼儿开始自主探索呼啦圈的不同玩法,教师认真观察着。当教师发现某些幼儿的玩法很特别时,教师虚心地说:“你这个玩法真独特,让我也试一试。”当教师发现那些能力弱的幼儿也在积极探索玩法时,教师及时肯定道:“你这个玩法真好,我来学一学。”并鼓励和启发该幼儿尝试不同的玩法。当教师发现幼儿只是把单个呼啦圈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时,教师在模仿幼儿玩法后,把自己的呼啦圈与幼儿的呼啦圈进行间隔摆放,进行间隔的跳跃。一边的幼儿见状,也参与到其中,摆成了长长的一条,幼儿自发地一个跟着一个跳跃着。教师的这一做法提醒了孩子们,让他们意识到合作带来的新玩法。小朋友又想出了各种合作玩呼啦圈的方法。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对幼儿不同的玩法进行了梳理:“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呼啦圈转的玩法,我请这种玩法的小朋友给我们展示一下。”小朋友们一一展示了不同转圈的方法,有腰上转的、手上转的、脖子上转的,还有用力让呼啦圈原地旋转的。除了转的玩法外,教师又请幼儿展示了其他的玩法,有单个展示的,也有多个幼儿对比式展示。在表扬肯定幼儿不同玩法的同时,教师有选择地请全体幼儿学了滚、钻、爬、跳的不同玩法。为了进一步引发孩子的思考,教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用呼啦圈跳,除了单脚跳、双脚并拢跳,还可以怎样跳呢?……在教师的梳理引导下,幼儿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在第二轮的探索中重点是探索呼啦圈的多种跳法,幼儿想出了多种跳法,有单脚双脚交替跳、跨跳、顺跳、倒退跳,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了转身跳。
分析:同样的探索环节,教师B首先认真观察,对于想出新玩法的幼儿及时肯定、鼓励,这其中也有对一些能力弱的幼儿的肯定和鼓励,虽然他的玩法是别的幼儿早已想到的,但教师的肯定促动了能力弱幼儿的再次创造欲望。对于幼儿的各种新奇玩法,教师B并不是急于招呼幼儿共同学习,以避免打断幼儿创造的思路和兴趣。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和提高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启发幼儿呼啦圈不仅可以单人玩,而且可以合作玩。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又创想出许多新的玩法。在集体分享交流环节通过教师的梳理,让幼儿学到了呼啦圈的多种玩法,同时对比式的展示打破了幼儿的思维定势,让幼儿认识到原来同一类玩法中还有那么多的变化。两次的探索教师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主要是探索呼啦圈的多种玩法,使幼儿全身各个部位得到了锻炼;第二次重点探索呼啦圈的多种跳法,让幼儿在多种跳法的练习过程中,发展了跳跃能力及创造力。为了让幼儿在原有能力上得到提升,教师的转身跳给了幼儿一种挑战,使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在教师B的组织引导下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自主探索带来的快乐,同时又使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从两个案例中引发对体育活动中自主探索的思考:
1.兴趣——自主探索的主动力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感兴趣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
在体育活动的自主探索中除了教师提供幼儿感兴趣的器械外,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与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活动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朋友的身份和幼儿互动,相信孩子,等待孩子的成功。幼儿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探索学习,才会无拘无束,才会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需要——自主探索的原动力
当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原有的玩法比较单一或者想不出新的玩法时,他们希望得到同伴和教师的帮助。只有在这种心理需求下,教师适宜的支持,才会变成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动力。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问题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很少考虑到幼儿怎么学,导致活动中幼儿总是被教师牵着走,眼里看不到幼儿的表现。因此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了解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状况,只有了解了幼儿的需要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指导。
3.引导——自主探索的推动力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在幼儿自主探索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开启适宜的互动时机和互动行为。当幼儿玩器械有创新时,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动作的,并进一步给予启发式、开放式的追问,如:还可以怎样玩?再试试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玩法?激励幼儿探索出更多与众不同的玩法。当幼儿的玩法一成不变时,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建议,必要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逐步帮助他们获取成功经验。当幼儿在分享交流玩法时,教师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玩法进行梳理并可以提出新的探索要求,使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海韵幼儿园)
编辑:cicy
上一篇: 活动实录:巧用乡土资源,丰富手工教学活动
下一篇: 活动实录:琳琅满目之秋果系列活动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护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合肥海恒阳光幼儿园 《谈谈我对主题和主题墙...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
- 小班体育教案 把风捉住 旅行者 阅读人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