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玩出这样的情节时
作者:徐则民 来源:上海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12-13
理论与实践均告诉我们,游戏与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的深入入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游戏,坚持不懈地开展游戏;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观察、解析幼儿的发展水平,并给予各种有效的回应。案例《你们那里着火了吗》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看着教师不再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做消防员,而是让孩子“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我由衷地高兴。当看到教师纠结与无奈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也经历过同样的困惑。要看清问题的实质,首先让我们来重温一下什么是游戏的问题。
应该说,当下大部分教师对游戏的本质并不缺乏认识,即便在潜意识里也都将游戏视为“自愿、自由、自主而快乐的活动”。然而,这样的认识要真正落实到游戏实践中却不那么容易。为什么呢?也许主要的原因在于:“游戏自由”所引发的诸多“意想不到”会让教师产生难以驾驭的担忧。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束手无策,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教师不再指挥幼儿游戏,当教师开始尊重幼儿的兴趣,当教师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表达表现时……“游戏自由”的确给教师带来了诸多的“意想不到”,更给教师带来了种种专业上的挑战。到底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放手”“辨析”“回应”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放手,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每个人都有过畅快玩耍的童年。凭借着曾经疯玩过的经验,我们真的不必担心幼儿的游戏还不够复杂、高级。只要孩子们想玩、只要孩子们在积极行动,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并把他们的玩当成“大事”来看。
看案例时,我乐了,因为我看到游戏真的满足了孩子的各种愿望。瞧,那几个中班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了一辆消防车,还装上了水管。孩子们开心地在活动室里开来开去。不仅如此,游戏中其他孩子还配合地叫喊着“娃娃家着火了”。于是引来“消防员”驾驶“消防车”赶到现场。我能想象“消防员”驾驶“消防车”时那勇猛威武的动作和高举“水枪”认真救火的执着表情,我还能想象“消防员”离开时,身边孩子流露出的羡慕、崇拜的眼神……我为孩子的投入与痛快而愉悦。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放手”,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时,游戏已成为孩子学习的内容,成为孩子表达自我的方式。只有放手“把游戏还给孩子”,教师才会发现:孩子做“自己的游戏”比做“教师的游戏”更精彩;在孩子自己的游戏中,他们的需要与兴趣不再“玄乎”,其真实水平也得以自然流露。
当然,“放手”也会引出诸多“不确定”。只是,我们可不可以以一种俏皮的心态来接受这些“不确定”带来的专业挑战呢?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孩子,是他们呈现给我们如此精彩、让人意外的片段,所有这些不仅促使我们反思,还能敦促我们去捕捉其中的许多教育契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辨析,在行为中衡量孩子的原有水平,寻找孩子的量近发展区
看案例时,我反复辨析着孩子的兴趣与水平。很显然,孩子们是有关于消防员的粗浅的认知经验的。然而,仅凭这些认知经验,孩子们能开展游戏吗?孩子们觉得“能”,他们每天开着“消防车”出去灭火。可教师觉得“不能”。教师鼓励孩子不断丰富消防车的装置,倡导孩子表现出消防员的勇敢与尽职,但不能接受游戏中频繁着火的情节,也不能接受消防员没完没了地救火,希望孩子能收放自如地扮演好消防员:有火情时英勇出战,没有火情时能知晓自己该干什么……
其实,类似这种孩子觉得“能”、而教师觉得“不能”的事在游戏中还有很多。比如,看到“理发店”在招揽生意,“小吃店”在大声叫卖,“小医生”也出招大做广告,以解决无人就诊的困境:“谁要来看病?看病很合算!欢迎来看病啊!”再比如,教师丰富了“警察抓坏人”的相关知识。电视节目“东方110”“案件聚焦”也讲述着警察为民除害的故事,可游戏中谁也不愿意当坏人被抓。结果,“你是坏人”“我不是坏人”的争辩声持续不断,“小警察”不知所措了:“谁都不肯做坏人,那我到底抓谁呀?”这个症结到底在哪里?显然不在孩子。因为孩子是“本色出场”,他们兴高采烈地来扮演消防员、医生、警察,如实地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反复模仿这些职业特有的行为。然而,他们不曾料想,这些符合职业特征的行为做一次是“英雄”,一旦重复演绎便成“大忌”——因为孩子不懂现实中的人们只在危难之时才期待英雄出现,更多的时候人们希望能“远离”消防员、医生及警察,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显然,是孩子的认知水平与成人的观念之间存在着差距,这样的差距不存在于孩子的脑海里,却根深蒂固地印在教师的心坎里,所以引发了教师的焦虑。显然,此时的教师更应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仅要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消防员,知道消防员在没有火警时会有大量的训练活动,还要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是以“预防火灾”为主的……
●回应,以尊重和满足意愿为前提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教师不应是策划者、指挥者,教师只是“年长一点的玩伴”。所谓“年长一点的玩伴”,主要是指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因年长在情感、能力、认知等方面给予孩子适时适度的回应。这“长者的回应”包括:有时会认同幼儿的游戏,任其发展;有时会找来一些现成物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有时会诱发一些新的游戏情节,以拯救“低迷”的主题;有时会组织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原有经验;有时会传授一些经验……
看案例时,我笑了,因为我看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已发挥“年长一点的玩伴”的作用。比如,能及时捕捉游戏中的瞬间,引导孩子来关注“消防员”的工作,表扬“消防员”尽职,并帮助孩子认识到救火是“消防员”的天职;能关注分享交流时孩子的各种表达,及时追问,从而引导孩子了解火灾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娃娃家、医院、超市、菜场等场所都要严防火灾……我为教师的敏锐与介入而欣慰。
曾经也有教师问我类似问题:“如果游戏中我发现了问题,我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孩子建立起各种新经验,而孩子却依旧乐此不疲地演绎着起火、灭火的情节,我又该如何处理呢?”这样的问题令我想起童年。小时候,明知道冬天玩水会弄湿衣服、冻坏身子,然而,只要能逮住机会,我们依旧会忍不住泼水、打水枪,嬉笑在弄堂间,把家长的责骂全然抛在脑后;明知道下棋需遵守落子无悔的规则,可为了能赢,我们还是会想着法子钻空子,甚至还会对耍赖后所获得的胜利津津乐道……由此看来,有时“故意使坏”也能让游戏充满快乐。
当教师看透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当教师发现孩子并不愿意接纳成人的意见或建议,而沉浸在“故意使坏”所获得的某种满足时,教师除了反思自己的建议是否适切外,能做的或许只有两件事:一,向孩子学习,去研读孩子的行为,看看到底是什么能如此吸引孩子,以致令他置教师的建议于不顾;二,静静地等待,等待孩子的那份热情渐渐趋于平静。和“事先预设目标,过程落实目标”相比,相信更多的教师会乐意接受这样的“长者的回应”,尊重“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关系,体现出教育机智,与幼儿在游戏中达到“双赢”。
幼儿的快乐很简单,只是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因为这样的快乐常常会在教师的一个疏忽中,会在教师稍稍的“不认可”中戛然而止。为此,教师应该会看游戏,会从孩子的各种行为中分析孩子的原有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教师还应该明确自己仅仅是那个“年长一点的玩伴”,支持、回应孩子的游戏;教师更应该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带着永不泯灭的童心,和孩子一起体味游戏的乐趣,分享游戏的快乐。最关键的是,教师应该不折不扣地“赋予孩子游戏自由”,勇敢地接受“玩什么,孩子说了算”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挑战。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爱在心中不在手中
下一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留守的天空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活动内容及主题活动安排...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在实习的时候上课带班的情况下,孩子不听话,骂孩子这... 小女人的高姿態 阅读人气:24
- ...西街幼儿园 阳雪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么一句...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孩子上幼儿园不自己提裤子,让老师帮穿,还挑老师。其... 快乐v烦恼 阅读人气:103
- 我想问一下当幼儿老师怎样能变得自信勇敢一点?我比较... LY 阅读人气: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