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实录:那些和“乖孩子”有关的事儿……
作者:沈娴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6-19
场景一:哭就不是乖孩子
刚上幼儿园的多多是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入园的不适应让他每天都会闹情绪。今天是多多的爸爸送孩子来园,多多又照常拉着爸爸的手哭了起来。爸爸却打了一下多多的手,大声说:“都多大的孩子了还哭,一点都不乖。不就是上学吗,有什么好哭的,给我停!”
场景二:不能生气的孩子
4岁的洋洋和奶奶在操场上玩耍,洋洋开心地开着自己的小汽车。不一会儿来了他的同学乐乐以及乐乐奶奶。乐乐和洋洋玩在了一起,两个奶奶也自然地坐在一起聊了起来。突然不远处乐乐哭了起来。闻声走去一看,原来是乐乐抢洋洋的小汽车,洋洋不乐意就抢了回去、看着乐乐奶奶心疼的样子,洋洋奶奶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抢过洋洋的小汽车,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快给人家道歉。”洋洋生气地跺了一下地面,鼓起腮帮看着奶奶。奶奶就更生气了:“你厉害了是不是?这么小就知道发脾气了啊,哪像一个乖孩子啊,等一下玩具也别指望买了!”
探索篇
孩子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培养他们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首要的,是我们要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即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面对、接受真实的自己。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非常看重孩子的感觉和感受,他说,我们必须承认,孩子有他自己的认知。孩子只有感觉正确,才能正确地思考。孩子只有感觉正确,才能正确地行动。
无独有偶,让孩子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在现在的教育中也是提倡的。如绘本《怎么会这样》中,红色女孩失去了她的心爱之物。她双眉紧锁,满面愁容,气急败坏地向人群走去。她对着草地上、游船里的人们一遍遍地大声叫道:怎么会这样?消极的情绪一望可知。可是这个小女孩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群友善又智慧的朋友,他们迅速采取了最恰当的处理方式,以合理的方式对待她的消极情绪,使得这个故事以怀念和眼泪开始,以拥抱和欢乐结束,小女孩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这也是本书所倡导的思想。同样,绘本《生气汤》中,更是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尽情发泄,妈妈帮孩子煮“生气汤”而消除不良情绪。孩子看到一个这么理解自己的妈妈,该是多么放松和幸福啊!
我们的宝贝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场景,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情绪。当他们遇到抢东西的同伴时,他们会生气!心爱的玩具丢了,他们会伤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会害怕!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少不了这样不同的经历。对于很多成人来说,这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又哭又闹?不就是一只小乌龟死了吗,买一个不就行了,没什么难过的。他们认为,孩子不能太娇气,必须练就强悍的生存本领,否则就别想在这个布满荆棘的社会立足。可是在孩子眼里,这些都是和自己紧密联系的“大事”。当他们被告知自己不可以哭泣,被禁止生气、被否定伤心的时候,他们疑惑了。“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对我生气,我就不能呢?”“我真的很伤心,可是不能说出来,要不就不是好孩子了。”面对种种的负面情绪,孩子找不到发泄的渠道,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心里只能逃避和责怪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负面情绪的受害者,让负面情绪演变成为负面行为,成为一个不敢面对自己,没有自我,心理不健康的人。这是我们都不愿意见到的。
实践篇
做个“真”孩子
在心理治疗师使用心理疗法时,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为什么?因为那样没有用,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辅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他们需要依赖的是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当他们感到害怕时,被告知没什么好害怕的;他们感到痛苦时,告诉他们要微笑着勇敢面对。
认同——承认孩子的感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海姆说:情感是遗传的一部分。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会感知。我们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感到愤怒、恐惧、悲伤、开心、贪婪、内疚、渴望、不屑、喜悦、厌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何时以及如何表达出来。曾经我们被教导说消极的情绪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那么想,我们应该为那样的想法感到羞愧。
在全球著名的教育圣经《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中,为成千上万的家长解决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作者认为: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得到限制,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宝贝,你好像很生气!”“对你来说,一定感到很失望。”“心爱的小鸟突然走了肯定很难过!”这些肯定孩子情绪的话来取代“你就知道生气!”“别为这种小事难过了!”“不就是死了只小鸟吗?有什么难过的。”这些让孩子难过的话语。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变,却是让孩子找到真实自我的第一步。
评价一一不对感觉下判断
心理学家认为,对感觉下判断,或者对幻想横加指责,不但妨碍个人自由,也会对精神上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面对孩子悲观的情绪和消极的感情,妄加判断和否定,只会让孩子迷失自我。其实,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的对象,一个发泄的渠道,一个人用肯定的眼神告诉他我知道你不开心。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应忌以下几点:
忌长篇大论。对着幼小的孩子,道理说了一大篇,到头来只会给孩子一个感觉:这个人不理解我。
忌心不在焉。对于孩子无小事,当你一边做着自己手头事情一边心不在焉听他说话时,孩子对你的信任正在慢慢消失。
忌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怎么这么胆小啊,看人家天天什么都不怕!”这种话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相信自己。
方式——多渠道提高自信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安全感紧挨着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在自下而上的排列中属于基层和地基式的作用。安全感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发挥着强大的心理作用。当孩子对于自己那些负面、消极的感觉时,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合理的发泄渠道。感受是真实的,表达是可以的,发泄也是允许的,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说到底他们需要的是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乖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好孩子”一定要让父母看到他们开心的一面。因为他们害怕,成人会不再关心他们,父母会拿回对他们的爱。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你是怎样一个孩子,我都会爱你!不管你有什么感受,我都永远陪伴着你。
要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同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成人,除了真心去理解、接受孩子的感受之外,还应鼓励孩子自己去开拓视野、广交朋友;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找到合理发泄的渠道和方式之外,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提高胆量,等等。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真正找到真实的自我,接受一个拥有喜、怒、哀、乐情绪的自己!
榜样——说出自己真感受
对于孩子,他们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符合心情的反应,他们希望听到反映父母真实心情的言语。也就是说,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身边的成人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有生气、害怕的时候。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要做到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责,不弄虚作假,告诉孩子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在孩子面前还需做到的是,让孩子看到真实的自己,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生气!”让孩子知道“我心里很难过”不是丢脸的事情。反而让孩子们知道:原来生气、难过时可以这样说出来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总结篇
“真”为做人之本
一个“真”字清扫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幼儿的家长,更是应该以“真”字作为自己的做人之本,给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让孩子做一个自信、勇敢、坦然的“真孩子”,而不只是一个失去自我、担惊受怕的“乖孩子”。
编辑:cicy
上一篇: 案例分析:体检站
下一篇: 学会更科学地观察幼儿——以对小班幼儿愤怒情绪应对方式的观察为例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是他们自己发现学习新事物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富性和多元化,所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儿园开展各类... A-vicky 阅读人气:19
- ...位母亲的大爱和大智慧,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是我...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包揽了主题墙制作的所有。有一次我们在评班级主题...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