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过程性感受”帮助孩子知错就改
作者:张丽萍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0-11
在日常工作中,家长总是向老师不断地抱怨:孩子总是怎样怎样,很不听话。其实,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家长怎样对待孩子的错误。很多家长能够重视孩子的错误,但是重视之余的做法却不利于孩子的纠误。
案例1:韬韬在玩电动飞机,玩得正开心,只听“啪”的一声,飞机把花瓶撞到地上,花瓶摔碎了。妈妈走过来问明情况,跟韬韬说:“你以后玩玩具要小心点,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韬韬点点头,继续玩起来。而妈妈蹲在地上打扫起来。
案例2:莉莉看书时不小心把书撕破了,她没有告诉家人,偷偷地将书放在了书架上。妈妈发现了,问正在折纸的莉莉是怎么回事。她一开始不说话,在妈妈的再三询问卞,才说是自己不小心弄坏的。妈妈在给莉莉讲了一堆道理后,埋头修起书来,莉莉继续玩折纸。
案例3:军军去朋友维维家玩,趁维维不注意,他将维维的悠悠球带回家,爸爸妈妈也没有发现。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有一天军军拿着悠悠球到楼下玩,正好碰到了维维。维维发现悠悠球是自己的,便向军军要,军军不给,硬说玩具是他的。一来二去,两个人打了起来。正好被军军的妈妈看见,她了解了情况后很生气,将军军打了一顿。军军讨饶:“妈妈,我错了,下次不会再拿别人的玩具了!”妈妈既心疼又气愤地说:“好吧,我相信你。”继而转身将悠悠球交给维维,并对她说:“维维,阿姨已经教训过他了,对不起哦,悠悠球还给你。”站在一旁的军军一声不吭。
案例1中,韬韬虽然不是故意打碎花瓶的,而造成错误却是事实。韬韬的妈妈给孩子讲明道理后,并没有让他收拾“残局”,而是自己代劳。对韬韬而言,孩子心里是明白“打碎花瓶不对”这一道理的,但是,自己造成的过失如何弥补或者改正,追寻解决之道的活动却因妈妈的代劳而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明知故犯,下次犯同样(同类)的错误,养成“犯错—知错—不改错”的不良习惯,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案例2、案例3中莉莉妈妈、军军妈妈的做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前者在发现莉莉弄坏书之后,自己修补起来;后者在发现军军偷拿了维维的悠悠球后,代替军军“弥补”过失——将悠悠球还给维维并向其道歉。二者都犯了“孩子犯错父母改”的错误。
发现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都能有意识地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如上述案例一样。但往往又忽略孩子知错之后的事情。如果说“犯错—知错一改错”是一个完整过程的话,那么现在很多孩子往往只经历了“犯错—知错”两个阶段,而后的事情要么因为父母的“一时心软”或“一时疏忽”作罢,要么出现“孩子的错父母改”的情况,从而导致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对“犯错—知错—改错”这一完整性过程经验的缺失。
坚持让孩子在犯错后亲自弥补过失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收拾“残局”,让孩子经历“犯错一知错一改错”的完整性过程,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是口头认错就能解决的,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才能弥补。这样孩子在心里上就不会轻视犯错行为,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孩子下次再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自己犯错后知错,更要想办法来改错,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万圣节的教案怎么写?求帮助 做一个安静的小女子 阅读人气:7
- 小班体育教案 把风捉住 可以怎么上 求帮助!! 旅行者 阅读人气:10
- ...哪些是葱。在现场请幼儿采摘自己思考后的的结果。... A-vicky 阅读人气:19
- ...育儿手记,但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一本讲述孩子人生...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蛋宝宝,下午离园时他们也纷纷和同伴、老师说了自...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