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体教育活动中“流行用语”的冷思考
作者:刘传凤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0-16
随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回归和教师理念的提升,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出现了很多的“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充满了爱意与关怀、平等与尊重、期待与激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焕发出活力。但是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流行用语”的背后仍存在许多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行为。
集体教学“流行用语”例举及反思
流行语一:“和你旁边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好吗?”
现象浅析:在如今的集体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和你旁边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好吗?”每当老师提出这个要求后,孩子们或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立刻相互热烈交谈起来。老师也参与其中,和这个孩子谈一谈,和那个说一说,频频点头,甚为满意。场面热闹,师幼关系和谐,让听课者也觉得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反思一:该怎样把握合作的度?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是现行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是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如果一个教学目标对孩子而言没有任何挑战性,孩子们能独立完成,可为了突出当今“流行”的合作意识,硬是要孩子通过合作来学习,这样走过场的合作学习对孩子而言又有什么价值呢?
反思二:该怎么把握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毋庸置疑,合作学习确实能增加孩子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孩子的思维,激发了他们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由于年龄小,各方面发展水平也不高,有时合作不可避免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故意在孩子交流的时候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这样的教学往往是“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另外在很多时候,通常都是能力强的孩子一言堂,能力差的孩子大多成为听众。那么,这种流于形式又忽视个体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价值又何在呢?
启示
教师在引导孩子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将孩子按能力、水平不同而分组,并确定有价值的合作内容,引导孩子合作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时,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唯有如此,幼儿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有较积极的反映,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流行语二:“谁和别人想的不一样,谁就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现象浅析:为了突出理念所倡导的“尊重孩子个性”,教师常常喜欢表扬和别人有不同想法的孩子。教师一个劲地要求孩子说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受到如此“启发”纷纷举手发言,见仁见智,各种奇思妙想如泉而涌。教师要么频频点头,要么连声夸奖,但对孩子的种种想法不分析,不探讨,不深究,只是听之任之。
反思一:如果真正激发孩子的思维?
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这样的评价无非是想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推动作用。但是,教师经常笼而统之地回应孩子,自以为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却不曾想这样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根本启发不了孩子的思维。孩子需要的是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引,需要的是教师有效的支撑,教师的回应应该使幼儿“跳一跳能够得到”,而不是如“蜻蜓点水”般的简单回应。
反思二:想得越离奇越能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吗?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误区,似乎孩子想的越不着边际越说明孩子积极动脑参与活动,所以盲目求异。孩子的想象力应该建立在合理、有序的过程当中,同一层面的想像应该围绕一个点,而不是瞎想,胡乱想像,否则容易给孩子带来这样的误区:只要我说的和别人不一样,我就能得到表扬。于是有的孩子不动脑筋,瞎说一通,不知所云,老师听得云里雾里的,说对也不是,说不对也不是。
启示
表面的迎合孩子并不是真正地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应当对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应答,并抓住他们回答的闪光点,深入激发,巧妙引导,使孩子的想象形成更为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表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避免了孩子“奇思妙想一箩筐,却摸不着头脑”的现象。
“流行用语”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
1.盲目创新,贪多求全
随着学前教育观念和理论的变革,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喜欢使用这些“流行用语”,特别是在各级各类观摩课、展示课、研究课中,这样的“流行用语”更被广泛使用。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错觉:只有用了这些“流行用语”,才能体现出教师对教学新理念的知晓和掌握。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活动需要有新意,需要新理念的注入,但所有这些都应该立足于活动内容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上。盲目创新,动不动就是“小组活动”、“合作交流”、“发散思维”,形式不伦不类,必然会使课堂流于一种“大杂烩”式的教学。
2.主次混淆,迷失个性
很多人似乎有这样一个误区:一个活动的形式越新颖,越能抓人眼球,效果就越好。于是很多教师把课上成了一种“表演课”的形式,标榜的全是形式的新颖,漫无目的的“分组讨论”、“合作表现”,根本没有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本末倒置。有个性的教学必须依附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必须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紧密融合,形成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照抄,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实践,去伪存真,吸取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教师教育反思:跟着孩子一起探究问题
下一篇: 教育实践中的反思教学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A-vicky 阅读人气:19
- ...这件事印象深刻… 如今,我已为人师表,投入到...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学会说“对不起”和“没关系”。只要我们学会使用礼貌... 一生等待 阅读人气:117
- ...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明白要想成功的道理。变“说教...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