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比长短”与逆向思维
作者:仇多萍 来源: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12-13
一次,我观摩了一个班级的数学活动“哪根长哪根短”。活动前,我暗暗思忖:准备两根绳子比较长短,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会不会简单了点?没想到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我也收获了不一样的体会。
活动开始,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两根绳子,并将它们绕成圈状摆放在桌子上,教师有意识地将短点的绳子(绿色绳子)绕成了大圈,将长点的绳子(咖啡色绳子)绕成了小圈,然后问孩子:“看出来这两根绳子哪根长、哪根短了吗?”孩子们众说纷纭。等孩子们都表达、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组织他们投票:“觉得咖啡色绳子长的请举手。”大部分孩子举了手。教师又问:“有人有不同意见吗?”嘉嘉举起了手,说:“我觉得绿色绳子长。”教师马上问:“谁和嘉嘉想法一样?请举手。”这时,又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于是,教师问嘉嘉:“为什么你觉得绿色绳子长呢?”嘉嘉:“因为它的圆圈比咖啡色绳子大。”
嘉嘉的话还没说完,佳佳马上说:“不对不对,绿色绳子里面弯得很少。”教师明白佳佳的意思,又问嘉嘉:“你还坚持认为绿色绳子更长吗?”嘉嘉点点头。
教师转向孩子们:“看来你们有不同意见。那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两根绳子到底哪根长、哪根短呢?”
孩子们纷纷说“比一比”。于是,教师请一个孩子来给两根绳子比长短。只见她把两根绳子的一头分别放在桌子一端,又将绳子弯曲的地方拉直,这样两根绳子的长短一目了然。大家纷纷鼓掌,教师及时与孩子一起总结了比长短的方法:首先要把绳子的一头对齐,另外还要注意把绳子拉直。
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教师乘胜追击,对孩子们说:“现在,我要增加难度了。”教师将绿色绳子换成紫色绳子,并将两根绳子分别打了结,再请幼儿猜测哪根长哪根短。这次,孩子们大胆猜测,并运用了刚刚总结的方法。
最后,教师问孩子:“生活中有没有要用到比较这一方法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想到了比身高。于是,教师请两个孩子来比身高,从中孩子们知道了比较的方法:首先两人要站直,其次两人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比出的结果才公平。
第二天,教师又组织了一次有关比较的活动。教师出示操作卡(如右上图),在向孩子们提出操作要求后,教师问:“上、中、下三只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谁跑得快?谁跑得慢?”不出所料,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最下面的那只兔子跑得最快。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可能是因为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看到最下面的兔子的路程最近,就认为它会最快到达。他们想到的只是时间上的快慢,但忽略了“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的条件。于是,教师又把题目读了一遍,并提醒孩子们听仔细。可是,这一遍下来,孩子们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最下面的兔子跑得最快。为了让孩子们能直观地看到在“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的前提下,谁会跑得更快,教师请了两个孩子和教师一起进行情景表演,看到三人同时到达终点,很多孩子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成人要“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比如,活动中的咖啡色绳子和绿色绳子比是长的,但和紫色绳子比是短的。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长短、快慢的经验,他们往往会依据已有经验进行直接判断,而较少考虑实际情境的复杂因素。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思维特点,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或创设更利于幼儿理解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概念,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幼儿逆向思维的能力。
摘自:《幼儿教育》2015.10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下一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游戏大学问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如何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让幼儿喜欢上跟老师沟通、... 木子姐姐 阅读人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