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观点对对碰
作者:董博 张艳伶 李全莉 来源:北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0-25
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的第一步,从那天起孩子便成为了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纽带。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老师和家长们在育儿问题上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究竟有哪些问题使大家争论不休?于是我们将近些年来最受家园关注的5个焦点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结合老师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更多家长和老师们带来启发。
进餐
观点撞击:想吃什么做什么PK营养要均衡
真真奶奶:我们孩子上了幼儿园后进步挺大,尤其是习惯方面,但是我觉得幼儿园在饮食方面还比较欠缺,虽然是营养配餐,可还是没有家里做得细,如果能像家里想吃什么做什么就更好了!
老师:家长总是对我们说,孩子爱吃什么就多给他吃什么,不爱吃的就别吃了。可是幼儿应该是营养配餐,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不利的!
解读
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持“担心孩子吃不好就一味想吃什么做什么”等观点的家长可不在少数。但这又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吃得太单一就会影响生长发育,所以一定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吃”,吃什么、怎么吃都是有学问的。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幼儿园的营养配餐讲究三个结合,即主食与副食结合、粗粮与细粮结合、荤食与素食结合;其次就是种类多样,让孩子每周摄取定量的谷类、粗粮、豆类、肉、蛋类、海产品、蔬菜与水果,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第三就是膳食搭配合理,孩子在摄取多种食物的同时,还注意食物之间的搭配,例如:早点高质量(牛奶、糕点、蛋类、谷类),午餐高质量高热量(主食加一菜一汤,包括:谷类、肉、蛋、海产品、菜类),下午清淡易消化(面条、粥、蛋类等)。
除了营养配餐要努力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回到家中我们还应怎么做呢?
1.进餐时间与幼儿园相一致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家我们也应尽力遵循幼儿园的进餐时间,早饭8:00、午饭11:30、晚饭17:00、时间20:00。两餐间隔时间可以吃一些水果和坚果,但切忌吃零食喝饮料,在餐前一小时一定不要允许孩子吃零食,否则孩子会有饱腹感,从而影响正常进餐。
2.食欲不好的孩子要适量运动增加食欲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很少,所以老师就会特别督促这些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充分运动,体力的消耗会增加饥饿感,饿了自然也就吃得好了。所以家长不妨也可以考虑这样的办法。
3.改掉挑食并不难
每个家庭的喜好与口味不同,建议父母从改善自家的饮食结构入手,把不常吃与从不吃的蔬菜搬上餐桌,引导孩子每种菜都尝试一点,如果孩子拒绝,那就试着把他不吃的蔬菜剁成馅,做成他爱吃的小包子或小饺子,这样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他不爱吃的菜了。另外,还可以参照幼儿园的食谱,将孩子不爱吃的菜按照幼儿园的做法来做,并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也是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好方法。
穿衣
观点撞击:穿多点pk穿少点
文文妈妈:我们家孩子身体不好,天冷了不多穿点哪行啊,要是穿少了准得生病。
老师:天一冷家长就给孩子穿得很多,这样孩子活动不方便,还容易感冒。
解读
幼儿身体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机能还很娇嫩,所以易感染疾病,其中穿多穿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幼儿活泼好动,如果穿得过多,自身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容易生病,如果出汗后毛孔大开,不小心着了凉风就更容易感冒。那么究竟该如何控制孩子穿衣服的多少呢?我的观点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首先从孩子自身的体质状况出发。
体质强的孩子火力壮,穿多易上火,稍一活动就出汗,大汗淋漓后易着风生病;而体质弱的孩子则可适当多穿上些,但也不易过多,以孩子手脚不凉为宜。
2.视不同的季节天气情况以及室温而定。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也不是说春天里开始热了都不给孩子脱衣服。该换薄外套时就给孩子换薄的外套,在10度左右的天气情况下为了让孩子活动方便,又不会大汗淋漓,给孩子穿一件不太厚的短棉衣即可。如果室内还没有断暖,穿件薄毛衣或绒衣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了暖气,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通常是户外暖室内阴凉,试想从温暖的室外大汗淋漓地回到阴凉的室内,如果再脱件衣服,孩子很容易就会被阴冷之气入浸而生病。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孩子在暖和的户外活动时适量少穿一些,一件秋衣或绒衣最好,回家前让孩子落落汗再进屋,进屋后如果室温较凉还需要再穿上一些衣服,如为孩子准备一件小马甲护住前心、后背即可达到保暖的较果。
秋季时分讲秋冻。我们最好不要天稍微一凉就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经过一夏天的暑热,身体里的燥热还没有散发出去,再穿上厚厚的衣服捂出新热,孩子易上火,稍一着风寒就很容易生病,因此为孩子添加衣服时要慎重。少穿一些可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减少孩子的生病几率。初秋时节也是早晚凉中午热,建议家长准备好随时穿脱的外套,夹层的外套就行,随早中晚的天气变化为孩子及时调节。
冬季,室内都有暖气,依据室内温度,二十几度穿秋衣,外套绒衣或毛衣,二十度以下则再加套一件小马甲。裤子也需要适当的厚度,以孩子穿脱、活动方便为好。户外温度低时准备一件厚一点的方便穿脱、活动的棉衣,在为孩子保暖的同时更多一些方便。适当穿少的孩子活动方便,感觉有一点冷,全身的毛孔都是收缩紧闭的,这样运动后不易出汗,冷气也就不易侵入体内,不会轻易生病。
睡觉
观点撞击:不想睡就不睡PK午睡对幼儿的成长很重要
齐齐妈妈:齐齐从小就精力旺盛,入园前就没有午睡的习惯,除非玩得太累了才会睡。上幼儿园后,他的觉也很少,如果他实在不想睡,就别睡了。
老师:一般孩子们都能在午睡时间睡着,只是睡的时间长短不同,长的能睡两个小时,短的也就一个小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解读
通过观察与了解,我们发现,形成孩子不睡午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不爱睡觉的孩子多是精力旺盛、敏感好动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自己旺盛的活动量,同时这些孩子睡觉都比较轻,轻微的一些响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
有的家庭没有让孩子午睡的习惯,顺其自然,想睡就睡,不想睡就不睡。
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少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还有的家庭午餐吃得晚,午睡自然就晚,中午睡得晚下午起得晚,晚上睡得也晚,于是第二天早上必然起得晚,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幼儿园大多是十二点半左右开始入睡,而在家则一般做不到这么早,二者之间不一致,所以,孩子也就不能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午饭吃得太饱也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孩子午饭吃得太饱或是饮水过度都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孩子会因为肚子难受或是总想排便而拒绝午睡。
睡眠环境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光线、室温以及环境是否安静等这些客观条件也都决定着孩子睡眠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做些尝试。
1.安排与幼儿园相一致的作息时间。
2.满足每日所需的活动量。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活动量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如果达到自己所需的活动量,幼儿的机体协调能力将会得到发展;如果活动量减少,孩子的剩余精力将会无处发泄,从而表现出浮躁、注意力不集中、有侵犯性行为和午觉睡不着等。所以,解决午觉的根本办法在于满足孩子每日所需的活动量。
3.营造温馨适宜的午睡环境。
幼儿在午睡时需要一个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新鲜空气,寝室内要保持安静、光线适合、挂好窗帘,室温不宜过高,空气流通,风不直接吹在孩子身上。为帮助孩子入睡,家长还可以在睡前提醒孩子大小便,驱除生理上的干扰,同时播放一些催眠音乐。如果孩子情绪激动,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而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坐在他们身边,摸摸头、拍拍背,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没有成人陪伴,家长应允许孩子带自己的小玩具入睡,以缓解孩子在睡眠时的紧张和焦虑。
4.父母的要求要坚持一致
对于孩子的午睡,父母的观点要坚持一致,要正确认识到午睡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更要以耐心及坚定的态度将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坚持到底。
交往
观点撞击:不能吃亏PK友好相处
成成爸爸:别看成成个子高,他胆子很小,又不爱说话,我就怕他受委屈,所以我告诉他:“在幼儿园有人打你,你就打他!”
老师:家长们都怕孩子吃亏,可这样打来打去能解决问题吗?有可能在某件事情上暂时占上风,但是长久来看,要想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还是要首先学会友好相处。
解读
孩子们在交往中发生争执是正常的,他们正是通过合作或争执等各种交往方式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的。家长不要过多参与孩子之间的纠纷,原本一场小的风波会被家长的过分夸大而变得复杂;原本孩子之间本是无心,过了就忘了,很快就会和好如初,却会因家长的负面强化而影响孩子与小朋友的正常相处。“他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怕自己的孩子吃亏的观点可以理解,但绝不是正确的,这并不利于孩子真正认识到究竟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究竟怎样才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力量。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面对孩子之间的纠纷家长完全视而不见,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建议。
1.客观分析情况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争执时,家长先不要急于发表意见,不要率先指责别人或者袒护自己的孩子,而是应首先让孩子自己想一想冲突是由什么引起的?该怎么办?打人能不能解决?要教会孩子在发生问题时,动脑筋辨是非想办法,而不是简单动手。如果是自己孩子的不对,就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给小朋友道歉,做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2.学习与人友好相处
在生活中,家长要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比如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尤其是当与小朋友之间发生碰撞时,要会主动说“对不起”或“没关系”。礼貌用语的使用是孩子解决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想要分享玩具的时候,当想要保护自己不受侵犯的时候,如果礼貌在先,表达清晰,就会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家长要多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增加幼儿与外界的接触,促进幼儿与小朋友更多的交往。比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参加聚会,一起结伴去公园游玩,合作完成一项游戏任务等等,在生活中学习,在交往中锻炼,家长要放心放手,吃点亏不见得是坏事,孩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运动
观点撞击:千万别磕着碰着Pk成长离不开运动
毛毛妈妈:我的孩子来得特别不容易,所以我们特别疼她,在家我们都是轮番照看她,总是怕她磕着碰着,因此,我们很少带她出去玩。
老师:在户外活动时,我们发现许多孩子运动很不协调,有的孩子竟然连楼梯都上不动。不少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而限制孩子的运动,这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
解读
由于幼儿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在奔跑、行走时容易出现摔跤、碰撞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不要因此而心疼或者娇惯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与自身特点以及兴趣和爱好,帮他选择适宜、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通过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在幼儿园,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攀登是运动的基本动作,考虑到家庭组织活动的可操作性,我们设计了以下目标和内容。
投掷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1.能够做到滚接皮球。
2.可以单手自然向前方掷远
|
1.10米滚球,两人或多人接滚球。
2.两人近距离双手互相抛接球。
3.单手或双手肩上挥臂投物。
|
1.两人双手抛接球(距离可由近至远)。
2.原地拍球。
3.边走边拍球。
4.瞄准滚球。
5.肩上挥臂投准。
6.投篮(高度不低于幼儿身高)
|
在这里之所以把滚、接、拍球的内容放之在内,是因为它们与投掷一样是需要手眼协调配合的,同时也是练习投准的辅助策略。在指导投掷时,要鼓励幼儿两只手都练习投球,并眼睛盯住一个目标,球就要朝着这个目标投,做到手眼一致。如游戏“灌篮高手”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一次小小的篮球赛,看谁能投入漂亮的第一球!
钻爬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1.正面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手膝着地向前爬行。
3.手膝着地向前爬行钻过50厘米高的障碍物。
|
1.正面钻过直径为60厘米的竹圈。
2.学习侧面钻的动作,并积极尝试各种钻的动作。
3.手脚着地屈膝爬行。
|
在小中班的基础上,学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钻和爬。
|
在钻的练习中,要提醒孩子“头尽量往下低”、“不要着急,看准了再钻。”妈妈和爸爸可以用双手搭成“小山洞”来让幼儿钻,这样,很方便随时调节高度。另外,也可以买来大大小小的呼啦圈让幼儿钻,把呼啦圈当成大大小小的泡泡,宝贝像美人鱼一样从大泡泡钻出,再钻进小泡泡,正面钻一个,再侧面钻一个,倒着身子钻或旋转身体钻,每钻一次都让宝贝想出新的钻法,这样的钻泡泡游戏,幼儿一定是乐此不疲的。进行爬行练习时,也可以增加趣味性,如让幼儿学小蜗牛、小乌龟走路,而且还可将爬行动作与钻的动作相结合,更有挑战性,更有意思。
平衡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1.可以在宽25厘米的平行线中间走。
2.可以在高1 5—20厘米的斜坡上走上走下。
3.能够单脚站立10 秒。
|
1.可以在宽20-15的平行线中间走。
2.可以在高20_一30厘米,宽20-1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3.能够原地自转1—3圈,转时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停止后可以控制身体不倒。
4.能够单脚站立20秒。
|
1.练习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走。
2.可以在高30-40厘米,宽20—15厘米的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作走。
3.头项小沙袋在宽15厘米的平衡线中间走。
4.可以两臂侧平举;单脚站立闭目自转,并保持身体平衡。
5.可以两臂侧平举,闭眼自转3—5圈,并保持身体平衡。
6.能够单脚站立30秒。
|
在家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练习,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拔高。要使练习富有情趣,如“走小桥”,游戏,让幼儿两臂张开保持平衡,同时还要提醒幼儿不要低头弯腰,不要踩到线;大一些的幼儿在练习时还可以与家长进行竞赛,如“比一比谁单脚站的时间长”、“比一比谁转了三圈后还像木头人”等等。
攀登
攀登是一项需要幼儿上下肢协调配合,四肢力量与灵活性兼备的运动。在生活中,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去安全、正规的儿童游乐场所,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攀爬的器械,并帮助他讲解一下其中的注意事项。要提醒孩子“手抓紧”、“脚要踩实再换脚”等提示语,不要过度用身体去保护,也不要稍有危险就惊恐尘叫,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对于不敢参与攀登运动的孩子,家长应多鼓励,必要时参与其中,让孩子从简单的器械开始尝试,循序渐进,慢慢地孩子便会喜欢上攀登,胆子也会大起来。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