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妈妈别紧盯“纸上理论”
作者:雷成龙 来源: 上传时间:2011-05-15
谁不渴望科学地养育自己的孩子?那些育儿新理论,尤其是跟着西方物质文明一起飘洋过海而来的育儿观,在家长圈很吃香。然而,每个孩子不同,父母也各不一样,他们都只能在自己的有限条件能力范围内培养子女。有些育儿理论往往理想气息浓重,妈妈和小孩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如果妈妈们事事捧着书本,亦步亦趋地按照一纸意见养孩子,难免会遭遇一些困惑。所以,当育儿理论明显不符合孩子的自然发展趋势时,“现实主义”的妈妈可以怀凝,可以将其打个折扣再用,甚至可以置之不理。
培孩子多少VS孩子的发展
纸上理论: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等一下”。父母多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毋对他们的疼爱和呵护,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
现实难题: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母亲有各种杂务或工作需要处理,总是不可避免地要离开孩子。尤其是休完产假后不得不回到工作岗位的职场母亲,不免感到内疚。是否应该放弃工作,选择做全职蚂蚂?
完美分析:
母亲常在孩子身边也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孩子建立起高度的安全感。智利的研究人员做过一个研究,他们将新手妈妈分为三种:产后六个星期回到工作岗位的蚂蚂、在家工作的妈妈和全职妈妈。结果发现,在家工作的妈妈的孩子具有的安全感最底。他们由此得出结论:你给予孩子的关注的质量和持续性,比你是否随时守候在孩子身边更重要。孩子如果意识到他的母亲人在这里却心不在焉,他会觉得很失落。
中间调和法:
在陪伴孩子的问题上,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许多母亲在离开工作或原来的社交环境之后,渐渐变得焦躁烦闷。一个不愉快的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快乐会打折扣。因此,全职妈妈不妨每周给自己一个下午的时间用来放松心情,职场妈妈也不必为了不能成天陪孩子而内疚。
自己带孩子VS孩子的性格
纸上理论:
父母应该自己带孩子,如果为图轻闲把孩子交给老人或其他人带,孩子和你在感情上就会产生隔阂。你要想教育好他,真是难乎其难。等到孩子性格或行为上出现了偏差,你再想补救就为时太晚了。
现实难题:
父母当然是孩子最好的养育者。但是,父母总有不在场的时候,他门毕竟还有自己的工作,不工作的时候也需要一些成人间的社交生活。无论缺席时间长或短,都得找其他人帮助抚养孩子,怎么办?
完美分析:
对低幼孩子来说,要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和社交圈子。如果不断变换起居场所或生活护理人,会让孩子因为陌生而产生恐惧,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焦虑,从而变得畏缩,失去自信。但这样并不是说其他人不可以帮助抚养孩子,只要这个代替父母角色的抚养者真的爱你的孩子,并且这种安排是稳定的、有规律的就行。孩子跟着祖父母一样可以长大,而且因为老人的牵挂较少,心境一般较为平和,许多跟祖父母长大的孩子的性格更为从容、理智。
中间调和法:
如果完全将孩子交给祖父母照顾,确实会带来一些沟通和情感上的问题。很多小家庭采取平日由固定的他人照顾,周末自己接手,或者白天由他人照顾,晚上自己接手的方式。虽然错过一些教育孩子、亲子沟通的机会,但因为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且持续稳定,所以从孩子整体的成长发展来说,效果也不错。
做孩子榜样VS孩子的行为
纸上理论:
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人格最先、最有力的塑造者,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现实难题:
做父母的真的必须拘泥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吗?你根本不知道孩子究竟会观察多少,会吸收多少。你想鼓励孩子吃蔬菜,特别是胡萝卜,于是自己每顿都大吃特吃;你想要孩子养成爱干净的习惯,于是自己把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
完美分析:
你年幼的时候,也许曾经目睹母亲因为父亲打破一个碗就勃然大怒。现在,当你面对一个打碎碗的丈夫时,你也会跟母亲一样兴师动众吗?一般来说,你不会,因为那段童年经历让你看到了这样的小事其实根本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父母作为榜样的最重要的用处,不在于指望孩子处处、事事去模仿,而更多在于今后当孩子的生活出现某种问题时,他们可以回顾、参照和规避当年我们是如何处理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是正确的,孩子可以模仿;但也要允许我们的偶尔失败,或者让孩子觉得失望和不喜欢的,他们长大以后也可以学习去避免。
中间调和法:
不要指望孩子会从你身上刚好学到你想要他学的东西,但是,为了孩子,你需要做一个好人。帮孩子在内心深处树立一种真诚美好的信仰和理念,其实比要求他具体操作上跟你一模一样更现实。
犯错就隔离VS孩子的心情
纸上理论:
计时隔离是西方长期流行的一种处理犯错的孩子的方法,让孩子离开,暂时到一个隔离的空间去独自待一会儿。
现实难题:
这个方法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就是不管用呢?把他关到“空”房子里,要么他就是大哭大闹,要么他出来的时候依然嬉皮笑脸,一点也没有像做错了事情受到惩罚的样子。
完美分析:
隔离并不是一种惩罚措施,目的是让孩子脱离开不良行为发生的环境,让孩子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一旦你把这种方法当作惩罚,犯错了就实施,你一定会遭受到孩子的抵抗。一些孩子则因此会产生畏惧情绪,会采取撒谎或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惩罚。
中间调和法:
让孩子参与选择隔离的地方,可以是他的卧房,也可以是客厅一角沙发背后的那个小空间。进行隔离的时候,切忌对孩子大叫大嚷,要记住你不是在惩罚孩子,而是在帮助他恢复平静。你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冷静、温和,同时还要不容置疑的坚定。孩子出来后,不要长篇大论地批评他,简要地说明他错在哪里了,就让他继续游戏吧,不要破坏他刚刚恢复的好心情。
编辑:cicy
上一篇: 浅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
下一篇: 警惕“教”“养”分离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爸爸和妈妈 爸爸是一颗大树 妈妈是一颗大树 我是一只... 亻娟 阅读人气:8
- ...乖懂事。后来不知道怎么了就开始晃晃悠悠,这段过... 吕秋荣 阅读人气:51
- ...友,之前和家长的沟通也比较良好。可是有一天早上... 李月华cnyh 阅读人气:116
- ...子们耐心和意志力;我带领班里孩子们以“我来当爸爸...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们。和小朋友对等沟通,在幼儿园里我就是他们生活... 江雪 阅读人气: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