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要源于生活
作者:刘丽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5-03
很多家长无奈地感慨,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尊重父母、不关心父母,言外之意是在责备孩子,其实这恰恰说明家长在这方面教育的缺失。家长认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他就是家庭的重点和核心。从出生开始,全家人就围着孩子转,孩子的需要无条件地去满足,孩子的快乐就是全家人的快乐。这种教育势必会强化孩子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性,凡事以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如果只让孩子单方面地接受爱,却不知道从小让他懂得这种爱,那么他就会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所谓“啃老族”,跟父母长期单方面付出有很大关系。
那么,幼儿缺乏这方面的表现,是否就意味着他达不到要求呢?未必。
有些幼儿在家长的良好引导下,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关心他人的品质,但幼儿毕竟是幼儿,有着喜欢游戏、自控能力差等年龄特点,有时候他也知道应该关心家长,但年龄特点占了上风,从而表现出不体谅家长的行为。
孩子能否做到这一点,回忆一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前的孩子,答案自然就有了。在多子女家庭中,幼儿从小就在有意无意中接受着关心他人的品德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中心性会越来越淡化,社会性越来越增强。
那么,在教育时要注意哪些原则呢?我认为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好层次。
对年龄很小的孩子,能够关注到他人就可以了。渐渐地,可以引导他学习移情,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会他人的需要、情绪、感受等。比如,你看看君君多伤心啊,因为她心爱的毛绒玩具不小心被搞丢了。如果是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慢慢地,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做出一些利他行为,比如分享、帮助、关心等。
我曾经看到一个幼儿园教师写的《我爱妈妈》的教育活动案例,让小朋友搜集从出生开始每个阶段自己的用品,请妈妈讲述幼儿成长过程中和孩子之间的故事,比如,半夜背着发烧的孩子往医院跑,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与妈妈的付出之间的密切关系。事实证明,幼儿是完全能达到教师的意图的。
因此,感恩教育(包括其他方面的社会性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来进行。简单地唱歌颂妈妈(爸爸)的歌曲、给妈妈(爸爸)做礼物、画妈妈(爸爸)等这些形式化的活动,很难触碰到幼儿的内在情感。只有引导幼儿切切实实从各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上体会出父母的辛劳、体会自己成长与父母的关系,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进而做出关心父母的行为。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宝宝”这一活动,让孩子们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大爱和大智慧,带给我的震撼和影响,是我读过有关...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主题“服装”要衬托到每个区域要怎么去衬托进去?? 陈胖子 阅读人气:9
- 怎样让孩子从小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蜜蜂-刘 阅读人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