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能说,会说,说好
作者:李易简妈妈 来源:北京市北海幼儿园中一班 上传时间:2015-06-11
儿子现在上中班了,幼儿园的老师说他说话有条理,有一定逻辑性,也有其他家长问我有哪些好的方法。回想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婴儿的学习能力
育儿初始,我心下有几个小常识。一是婴幼儿期的宝宝对知识的学习似海绵吸水,没有满溢之说。父母常思这么小的孩子,这也不懂,那也无知,其实孩子对大人表情与语言的理解往往是精准的。二是婴幼儿早期的任何知识都有可能衍化为其潜意识,该意识在未来某个时点,有意或无意冒出来。我在其婴儿期间念叨的诗词,现今他未必熟记于心,但显然对以前的词句表现出兴趣和似曾相识。最有趣的是,他2岁以后在自编儿歌时常会有意寻找韵脚。三是婴幼儿的习得方式不同于成人,早期的婴幼儿尚未开蒙,因此其获得知识的方式介于社会化学习与混沌习得之间,此时的婴幼儿常常表现出一心可以二用,貌似不专心的样子,但习得的效果常常令人吃惊。四是语言是非独立存在的,语言是儿童思想的外在表现,一个对周围环境理解无障碍的幼儿,其语言交流必然是顺畅的。 早在儿子几个月时,我就发现平稳清晰的耳语对他有着稳定、舒缓情绪的作用。因此在哄他人睡时,我会望着他温柔地说话,他也静静地看着我,看着、看着,眼神就迷离了。有时他过于精神,我实在没话了,就稳稳地把这辈子学的诗词歌赋全用上。
二、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现在回首望去,孩子语言学习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前语言阶段,二是习得语言阶段,三是逻辑语言学习阶段。
1.前语言阶段
在前语言阶段,基本是家中大人对他的单向语言输出。在他清醒的时候,孩子浸泡在各式的成人语言中。成人与儿童的语言交流不应以儿童的语言回复为条件,只要孩子的表情是有反应的,父母即可坚持与他说话。这种语言应是短句,清晰明确、易于理解但绝不是儿语。小儿开始蹦字前,其实已听过多首五律和七律诗词,当我读“柴门闻犬——,风雪夜归——”,他会说“吠”“人”时,我就常把前几个字拖着尾音等他接最后一个字。他很喜欢玩这个游戏,他大声接最后一个字,然后是两个字,三个字,然后是上句和下旬的对答。现在孩子偶尔会有感而发,转上一两句诗词。
2.习得语言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的说话欲望非常强烈,并且很喜欢语言的具象状态,也就是说他在学习语言时会自由联想,比如我说“苟不教,性乃迁”,他只要说到“苟”不教,就会“汪汪”。说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时,他会假装抬头大笑,然后用头撞我的肚子说“撞怀”,虽然“有辱斯文”,我却从来不纠正他,相反,我俩常常开怀大笑。联想记忆法是很多孩子天生就喜欢的,这个期间只要有助于他说,我并不介意他是否能真正理解语义。 语言学习是反复使用的结果。儿子喜欢使用自己听到的任何新词,因此只要他在的场合,我会有意识地使用成语、歇后语和书面语。只要发现他关注了,我就专门给他解释一下某个词的意思。幼儿在语言练习的过程中充满童趣,成人常常因此讶异,有的开心,有的嘲弄。幼儿感知力极强,会通过成人的反应决定自身是否再次使用,因此倾听与微笑赞许,且以童言激发小儿继续谈话的兴趣很有效。我常常会说:真的啊?后来呢?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时间,只要我兴致勃勃地注视着他,表示惊喜,他就会心满意足地叙述下去。
3.逻辑语言学习阶段
一次在与儿子聊天的过程中,我偶然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看着他似懂非懂认真思索的表情,我忽然意识到这也许是他哭闹时一个很好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于是我一边坚持每天晚上两三篇故事的亲子阅读,一边开始有意识地让他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后再说明原理。例如,看见阳光,我会解释光合作用;看着电线杆就解释电怎么产生的……有一次舅舅问他什么叫“奇迹”,他随口就说:“奇迹就是正常不会发生的事,结果大家没想到它就发生了。”在儿子刚学会短句时,我常有意使用各类连词,在逻辑层面,从因果关系过渡到三段论。他两岁时对汽车感兴趣,家人就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他汽车是怎么开动起来的,在那段时间里只要一见到车,他就会复述。随着年龄增长,现在他完全能说出汽车的工作原理。
三、环境的作用
在儿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我以为和谐的小环境对其帮助是巨大的,这个环境主要有两处,一是家庭,二是幼儿园。
这两个环境有着共同的要素是安全感的存在、多种社会角色的存在以及作为语言源泉的内容的存在。安全感是幼儿愿意自然表达的前提条件,多种角色则承担着语言交流对象的功能,语言则成为了内容的载体。在多种社会角色中,我注意到权威角色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在家里,父亲是早期社会权威的代表,幼儿心中亲近与畏惧并存。儿子知道爸爸问话要认真回答,在他不到3岁时,爸爸批评他说:“你又不是1岁、2岁的小孩,你都快3岁了,都那么大了,还不懂事!”儿子极其认真地点头说:“爸爸,我错了,你能再说一遍吗?”“没听懂?”“嗯,爸爸,你再说一遍,我就懂了。”一众人等在旁忍俊不禁。
儿子2岁半于北海幼儿园就读,这个幼儿园符合家人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最美好的愿望,“红墙绿树白塔边,一群小鸟飞出来”,儿时美景莫过于此。在幼儿园,老师是社会权威的代表,儿童在面对权威时,理解问题往往是积极且郑重的,回答问题也是审慎而真诚的。儿童对老师行为与语言的习得速度要远高于普通的社会角色。所以家长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时期以来,全班的小朋友都在模仿老师的语言和行为,如果孩子使用不当,家长要给予纠正。
除了权威的影响,幼儿更多时间是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大人要给予尊重,不干预。儿子3岁半时在一个栏杆旁和一个小姑娘说:“你看见那面红旗没?那是中国的国旗。”我把头伸到他俩中间要看个究竟,我儿子头也没回,小手就把我的脑袋给摁回来了。我也只好乖乖缩在后边,不贸然介入人家谈话的领地。
儿子所在的中一班拓展出学龄前儿童的规划能力、交流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分享环节,班级内小朋友们的语言能力在这个环节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过年了,小朋友之间互送祝福语之后,儿子跟我说:“这些祝福语都是我自己想的,就是还有点遗憾,我还有想说的话没说出来。”哈哈“遗憾”,我不得不承认,他此处用法颇为准确。是呵,为人父母者只有当下尽心尽力了,未来方能少些遗憾。
摘自:《学前教育》2015.05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