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儿子”和“小饼干”系列列“亲情和爱”演绎的故事
作者: 采写/陈淑琴 来源:受访专家/郑春华 上传时间:2016-06-22
一直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如今有了姐妹篇《小饼干和围裙妈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以其富有童心童趣、张扬亲情友情、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给小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她早期反映幼儿生活的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等,到后来出版的“大头儿子”和“小饼干”系列,她总能在篇幅短小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塑造一个又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让孩子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益。
本期,我们采访了郑春华老师,聆听她讲述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和两个孩子的妈妈,生活中演绎的动人的亲情故事,相信身为父母的我们,也一定能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郑春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年畅销,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从父子故事到母女系列
《学前教育》:您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孩子们都很喜欢。听说现在大头儿子有小妹妹了,您是怎么想到要创作这些故事的呢?
郑春华:是的,新出的系列故事《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姐妹篇。就像你说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朋友们一直都比较喜欢,很多小朋友都会要求我去写长大了的大头儿子。但是,我觉得大头儿子这个人物就是定位在幼儿的,我不想改变。所以后来我又写了《非常小子马鸣加》,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长大了的大头儿子。但是有的小朋友又说了,你写的故事都是男孩子,你重男轻女。我女儿也有这种观点,所以,在有了一段时间的生活积累之后,我就想,既然小朋友那么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它是以父子的形式呈现的,那我就再写一个母女的故事吧,所以就有了《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系列。
《学前教育》:《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创作间隔了很多年,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郑春华:小饼干系列故事里,有一篇叫《秘密约定》,其中讲到生命的教育。因为我生女儿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我女儿大约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她一直担心妈妈会死,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很纠结,经常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里,是很忌讳对小孩子谈论死亡这个话题的,但是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与死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只是你用什么方法去让孩子了解。我从来不会对我女儿说,我永远不会死,那是欺骗。我总是跟她说,每个人的成长不一样,主要是看生命的质量,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那活得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那时候孩子还小,我有时会对着大自然跟她讲,树叶黄了会掉下来,新的树叶就会长出来,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我说,你现在作为一个小女孩这么开心,我也很羡慕你,我也想做个小女孩啊,将来我做小女孩了,你来做我的妈妈好不好……我就这样跟她讲生与死的循环和交替。后来我发现,其实有这种困惑的不止我女儿一个人,很多孩子都会面对,但是我看到很多家长都特别忌讳谈论这个问题。
所以说,《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不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那样只是单纯的文学作品,里面贯穿了很多我在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我的一些价值观,我对生命的理解和把握,等等。
感受童心,满足孩子的需求
《学前教育》:我一直很喜欢您的幼儿童话故事,比如很早的时候我就喜欢您的那篇《会长鱼的树》,觉得特别有儿童情趣,感觉您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把握非常准,这和您以前在幼儿园的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吧?
郑春华: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当然,儿童文学作家首先要懂孩子,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写出来的作品才能符合孩子的心理。但我自己认为,主要是我有感受童心、感受童年的能力。因为幼儿园老师有很多,也都懂儿童心理,但不一定就能写出儿童文学作品来。父母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应该也是很了解孩子的,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是没有办法沟通的,有些父母永远都理解不了自己的孩子。
《学前教育》:听说大头儿子有小妹妹了,我不禁眼前一亮,感觉你们家好有爱啊!您的作品很有生活气息,散发着浓浓的爱和亲情,这是不是和您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一双儿女有很大的关系?
郑春华:这是肯定的,就像我写“大头儿子”一样,作品中总会有很多自己生活的影子。但是,文学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完全从生活中来也是不可能的。
《小饼干和围裙妈妈》里面有一个故事叫《桌子下的餐厅》,就是有生活原型的。平时我很喜欢给女儿制造一些惊喜。有一次,小朋友来玩,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兴奋,怎么叫她吃饭,她都不理你,就说不饿。后来,我就在平时吃饭的桌子下面摆放一个小餐桌,把餐具摆上,把桌布放下来,围成一个小房间。布置好了之后,我就对两个孩子说,今天我要给你们一个惊喜,她们马上就跑过来了。然后,我把饭菜放在小餐桌上,用桌布围起来,她们两个人就在里面吃饭了。我经常都会给女儿制造这样的惊喜,女儿很高兴,她经常说,我的妈妈是个最有趣的妈妈。但对她同学来说就太惊讶了,她对我女儿说:“啊呀,我好羡慕你哦,你妈妈怎么会对你做这样的事情,太好玩了!”这件事情给她同学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她就一直很喜欢到我们家里来玩。
其实,这样的事情对妈妈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你花一点心思,体会一下孩子的需求,很简单地去做一件事情,孩子就会得到莫大的快乐,甚至对她来说一生都不会忘记。我在生活当中,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我虽然有两个孩子,但他们的年龄差距很大,女儿相当于第二个独生子女,我觉得她其实蛮孤单的,所以我会经常给她制造一点惊喜,营造一种氛围。比如我出差了,有时候出去两三天,我就会给她画一个地图,叫寻宝图,每天都有一个礼物,她放学回来就根据寻宝图去找礼物在哪儿,第二天再找找是什么礼物……通过这种交流,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觉得蛮好玩的,对孩子来说,生活就不是平平淡淡的了,就不会觉得很无聊、很无趣。《小饼干和围裙妈妈》当中,有很多故事都来自于像我们这样的生活。
创作,以儿童为本位
《学前教育》:从创作的角度来讲,您觉得儿童文学作品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孩子才会喜欢?
郑春华:我觉得一定是以儿童为本位的,因为儿童文学首先应该是儿童的,其次是文学的。但我们现在有时候是倒过来了,太追求文学性,而没有考虑接受对象是孩子。我觉得儿童文学作品要从孩子的喜怒哀乐出发,而不是从你的喜怒哀乐出发;从孩子的情趣出发,而不是从你的诗意出发,这样你才能打通和孩子的心灵链接,不然作家自我陶醉,写得再好,文学性再强,孩子不喜欢,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同时,儿童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对是非的辨别、价值观的取向,还需要我们成人或者文学作品去引导,这也是我们儿童文学作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这种责任心,那就会反映在我们的作品里。我们要知道,哪些是可以给孩子的,哪些是不可以给孩子的。比如,我们会在一些作品里看到一些粗话、脏话,有的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的。那生活中这样的东西太多了,你都呈现在儿童文学作品里吗?这是真实反映现实吗?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给予孩子的作品,一定要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们有责任引领他,而不是去迎合他。
《学前教育》:现在绘本创作很盛行,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郑春华:虽然我看到的绘本并不全,但我也会去关注。早期绘本主要是引进版的,但这几年本土的绘本创作开始多起来了。有一类是画家自己画的,有些我感觉画得真的不错,但他们所描述的故事很多都是自己记忆中的童年,没有和今天孩子的童年衔接起来,也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桥梁,可能成人看了会感觉挺好的,会产生共鸣,但对孩子来说,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这可能也是我们进行本土化创作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吧。我觉得,如果创作者能够找到一个通道,把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跟现在孩子的情感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为孩子选择高品质的书
《学前教育》:您觉得父母在给孩子选择童话故事或绘本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么才能给孩子选到更好的作品呢?
郑春华:如果从绘本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粗制滥造的书太多了,包括电脑制作的图画书。这些书之所以有市场,跟我们的接受群体,也就是我们家长的审美情趣有关。
我觉得,给孩子选一本书,真的不是单一地让他接受故事,而是对孩子整个审美情趣的引导和保护,如果你从小就让他去接受很完美、很精致、很有品质的书,那他慢慢地就知道怎样选书了。从这一点来说,那些画得很美、做得很精致的引进版绘本,对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的确很好。所以我想,当这批孩子长大以后,他们选书一定不会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简单,而是会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我自己给孩子买绘本会很注意书的品质。我一般是先看封面,觉得好就再翻到里面去看,先看一遍图画,再看一遍故事。如果图画很好但故事不好,我也不会喜欢的。我希望图画和故事都很好,而不是单一地只考虑故事或图画。■
——来源:学前教育杂志
上一篇: 旅途中的纸飞机游戏
下一篇: 给孩子一个热爱阅读的家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有时候娃们说的话真是超级搞笑,说说你听过的让人无奈... 师乐汇 阅读人气:11757
- 在校学生实习ing,怎样上好绘本故事?多点亮点,有木... 阅读人气:15
- ...绘画一个钢琴,最终选了绘画,美术课 2、我抽到一... 胖圈圈 阅读人气:514
- 我班上有个小男孩,他读学前班了,在读拼音,和认识字... Zabrina 阅读人气:5
- 轮教 小班社会《对不起没关系》。教案一:一讲故事:... 一生等待 阅读人气: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