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小明友打了后,应该如何对待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7-10-11
孩子自从上了幼儿园,回来经常说有个小朋友打他。有两次我发现他的脖子被抓破、手上有咬痕。问了好多家长,说这个爱打人的孩子也曾打过他们的孩子。于是我们教育他被打时就可以还手,但别人没动手时不可以打别人。结果孩子现在变得特别爱发脾气,一有不满就打人,甚至是打父母。打我们时他爸爸就狠狠打他,他就会反抗。而且在外边跟人打招呼也喜欢拍别人,真不知道怎么教育。是不是受幼儿园这个小朋友的影响呢?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
关于“受欺负了是不是应该打回去”这个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旗鼓相当,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立场。
从我个人的视角来说,比较主张当孩子在外面受欺负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但这种保护不是简单的打回去。也就是说,在面对孩子被欺负这件事上,我们需要让孩子意识到,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例如,如果有人推你,打你、咬你,你感到疼或者害怕时,要大声叫出来。出声而不是闷不做声,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震慑或者引起他人注意的作用,或许就能达到化解危机的效果。如果单纯的叫声不能制止对方的行为,那么需要学会阻挡和隔离自己与对方的距离,与此同时,大声警告对方:“你不要这样,我不喜欢!”如果对方比自己力气大很多,难以对抗,要学会躲避和逃离,然后迅速告诉能保护自己的人,例如老师,这样多角度多层次地指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比简单告诉他打回去,能让孩子学会区分何种程度是在保护、防御,何种程度是攻击,并且能让孩子明白“打人”归根到底是不好的行为。
那么,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行为反应,需要家长在日后的教育中纠正前面的失误。首先,发脾气和打人的行为要区分看,发脾气说明孩子有情绪问题,打人是他面对自己情绪的一种反应。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发脾气、打人这样的不良方式来表达。其次,打父母的时候以暴制暴本身就是强化“打人”这一行为,所以肯定不是有效的改善方法。可以取代的行为是,父母一边控制住孩子“打父母”这个行为,例如抓住他的手,将他控制在安全距离内,一边共情他愤怒的情绪感受,例如可以对他说“爸爸知道你很不开心”“你现在很生气对不对”等语言。被共情后的情绪反应一般都会被弱化,然后父母告诉他,不管怎么生气都不能打人。在初期矫正的时候,可以准备_些抱枕或者纸片,允许孩子将情绪通过打,扔抱枕或者撕纸片来发泄。当家长逐渐能帮助孩子学会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时候,就能用更多积极的方式来宣泄。例如,将不开心的事情写或者画在便利贴上,粘在自己身上,然后使劲地蹦,把它们都甩下来等游戏的方式。
摘自《现代家长》(郑州),2017.1.25
摘自:《家庭教育导读》2017.06
编辑:cicy
上一篇: 有孩子后,老公就像变了一个人
下一篇: 玩转色彩,玩出精彩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如果晚上有家长打电话说,他还在今天在幼儿园被小朋友... 倪妮 阅读人气:34
- 如何对待不听话的幼儿 Sandm 阅读人气:6
- 秋季幼儿应该如何预防?秋季保健要注意什么。 EleVen 阅读人气:11
- 孩子上大班了,家长送完孩子迟迟不肯走,应该怎么办 我是一只兔子 阅读人气:9
- 有孩子在幼儿园中午无论怎么吓唬他还是哄着他都不睡觉... 偶只是一个橘子 阅读人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