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8-04-11
挥舞拳头去打父母,张开嘴巴去咬小朋友,高举玩具愤然摔下——这些在0-6岁的幼儿中都是常见的行为,虽然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对此界定为临床心理中的攻击行为,但是这也毕竟让我们联想到这些行为的发展趋势。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去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却发现——攻击是出自对爱不同的体验。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镜头一:因溺爱引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6岁的小牛,天不怕地不怕,比他小的,他会欺负;比他大的,他也敢斗。邻居们见到他只能咂咂嘴,而小牛的奶奶却逢人便夸:“瞧我那小孙子多勇敢,打得过比他大两岁的孩子呢。”小牛的妈妈也主张让他在外面凶点,这样不吃亏。
一天下午,家门口的小朋友一个也不和小牛玩,他孤单了,便回到家拉着奶奶:“我当解放军,奶奶做坏蛋。”说罢端起玩具枪对准奶奶,嘴里发出“哒哒哒”的声音,高喊:“快投降吧!”奶奶不得不举起手:“我投降,我投降。”小牛并没有就此罢休,两只小拳头雨点般往奶奶身上打,又用脚踢,边打边说:“打败了就要躺下。”奶奶这么大年纪,躺在地上成何体统,她还没来得及劝说小孙孙,就被小牛用力推倒在地。这下飞来横祸,奶奶骨折了……
攻击行为来自于家庭的溺爱
因为溺爱,家长太在意幼儿不要“吃亏”;因为溺爱,幼儿不能够体验攻击所带来的伤害;因为溺爱,幼儿不能去体验对家人、对他人的关爱;因为溺爱,家长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约束的能力;因为溺爱,幼儿有了攻击的习惯。
事实上,攻击并不能够保证幼儿将来“不会被欺负”。因为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的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持拒绝态度,而且由于攻击者常常惹是生非,影响正常的幼儿园或者学校的学习秩序,因此他们也不能够得到教师们的欢迎。可想而知,幼儿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他的性格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限制。
这种因对幼儿的溺爱而导致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处理方面须注意:
1.反思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经常的反思与交流,家庭内部协商一致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等,有助于走出溺爱的误区。
2.帮助幼儿体验一种健康的关爱。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父母来帮助幼儿理解打人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会引起小朋友的疏远,并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人际表达方式。
3.切忌以暴制暴的“棍棒教育”。
镜头二:因喜爱模仿引起的攻击性行为
前一段时间,电视中热播“射雕英雄传”,5岁的小强被深深吸引,每晚必看,还不停模仿其中的武打动作,并在父母和小朋友身上实践,你一不留神,他就一个“降龙十八掌”打了过来。于是不断有小朋友的父母来家里告状,而他自己身上也是伤痕累累。
攻击行为来自于对影视中英雄人物的喜爱
受音响效果,人物形象以及自身兴趣的影响,大部分幼儿非常喜爱电视中“非常厉害”的人物,并积极的去模仿他们,以他们自居。在自居的时候,幼儿只在意自己的言行和影视中的一样“厉害”,而不会考虑这种“厉害”对他人的影响,结果就在无意之间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这种因为对影视人物喜爱而导致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处理方面须注意:
1.冷处理。对幼儿的表演不要给予关注,使幼儿缺乏重复的动机。
2.筛选节目。父母应尽量避免幼儿接触暴力性影视节目。如果幼儿对一般的影视中的某些情节感兴趣,父母可以给他分析影视上以及生活中的暴力行径的坏处,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3.转移注意。通过进行球类、棋类活动,绘画,音乐等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陶冶幼儿性情。
镜头三:因渴求爱而引起的攻击性行为
小华今年四岁,是个乖巧听话的幼儿,父母工作忙,每天早上把他送到幼儿园,晚上接回来,他总是自己看看书,写写字,玩一玩,吃过饭后就自己洗漱,上床睡觉了,父母感到很自豪,小华从不需要他们操心。但是,最近,小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动不动就生气,摔东西,又哭又闹,每每这时,父母就跑过去,把他抱在怀里,好好安慰一番,直到他静下来为止,但是,一段时间过后,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反而更加频繁而严重。为什么呢?
攻击行为来自于对父母爱的渴求
由于小华一贯的乖巧听话,父母对他很放心,也就少了许多关注,通过“偶然”生气、摔东西,小华“意外”的获得了父母的关注,父母拥抱,安慰的行为强化了小华的攻击行为,渐渐的,他就“习得”了这一行为方式,认为越是生气,摔东西,父母就越关心自己。于是,生气,摔东西便成了幼儿获得家长关注的一种手段。
这一问题有大的普遍性,值得家长深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到家里已是筋疲力尽,和幼儿交流的时间太少;有的父母只关注幼儿的物质需要,而不关注其心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对父母温暖怀抱的向往,对父母关爱的渴望,便转化为多动、攻击等行为。
这种因对爱的渴望而导致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处理方面须注意:
1.理解幼儿行为意图。当幼儿通过生气,摔东西等攻击性行为来引发注意的时候,父母应该反思幼儿行为的原因,并从根本上防止类似行为的出现,例如家长可以对幼儿当时的行为不予注意,而在事后与幼儿交流,陪伴幼儿游戏,亲子一起外出游玩等,增加亲子交往的质量。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关注幼儿的需要,多与幼儿交流,尤其要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教给幼儿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当然,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来说,引发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个性气质、周围环境刺激等,所以父母需要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并为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避免在繁杂、拥挤的空间中活动,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等,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编辑:cicy
上一篇: 资源共享:教育女儿父亲作用不可低估
下一篇: 资源共享:使孩子茁壮成长的三根支柱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大班认识字宝宝该怎么教 聆听那风声 阅读人气:14
- 宝宝四岁了在上中班,可是他对数学真的是一点也不敢兴... 给我拍拍 阅读人气:5
- ...动内容及主题活动安排,让孩子们体验自己如何关照“...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以种植园地为许多幼儿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提供了重...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夜晚,那种莫名地震撼... 英子 阅读人气: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