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父母一生的课题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20-05-08
文/李一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拉·E·伯克创建毕生发展心理学,提出毕生发展观,指出人的发展是持续终身的,并不存在哪个年龄段最关键;发展不仅仅是生长和获得,还包括丧失,成长和衰退贯穿人的一生;在毕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思考如何做自己,还要思考如何做父母,如何做子女,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人生课题。
当代年轻高知父母大多读书读到将近30岁,然后就业、成家、生育,几年间快速密集地完成角色的重大转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耶鲁大学教授、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认为,成年期的发展涵盖了稳定与转折的交替,个体作为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的综合体,角色适应必然要经历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协调,从而在稳定与转折的交替中成长。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会在育儿初期经历各种关系变化带来的跌宕起伏、茫然无措;随后沉浸其中、痴迷忘返,到逐渐突破自我,开创新的生活;最后,岁月一片静好,在关照内心与觉察反思中,学习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把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称为成长。关于这个话题,想重点跟家长朋友们分享几点。
*持续学习、不断反思,父母在成长中探索各种可能
持续终身的学习,在不同的生活结构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而这些不同的样态又深刻影响着我们内在人格与精神的塑造。
当代父母拥有强大丰厚的信息资源,而且信奉科学养育的观念,所以会根据现实育儿的需求,不断吸收和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与方法,有些家长甚至为此学成了某方面的专家。比如,有的男孩妈妈原本对各类汽车、怪兽、恐龙毫无兴趣,为成为孩子的朋友,会变得“各式战斗机也能如数家珍”“各个奥特英雄也能了解个大概”,兴趣爱好宽广了不少。有的父母从一开始对做饭的排斥到成为厨艺高手,自我学习能力被极大激发出来。
再如,有的年轻妈妈在孕期就听了10多场关于儿童养育的讲座,孩子出生后学了小儿推拿;3岁左右,参加了“正面管教”培训班;后来因为渴望职场和家庭两不误,又学习了思维导图和效能管理;同时又在某微信群学习一门心理学在线课程,内容涉及亲子关系及教养方式、自由和规则、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如何修补已破裂的关系等等。这些学习内容涵盖了知识、关系、技能、情绪管理,这些既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也是对角色转变路径的一种尝试。在这种探索中,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甚至创造奇迹。
与此同时,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也让父母不断反思。有的父母会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个性特点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从而努力做出调整与改变,为的是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带来正能量。孩子的单纯、豁达会让父母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我修为,从而运用到职场以及人际交往中。
有人说,成长的标志是逐渐丢失好奇心。但成为父母,让人们重新找回童心,重新点燃好奇心。在陪伴孩子的同时,父母逐渐学习专注于微小的事物与变化,学会在简单平凡中感受美妙,让生活充满想象,自然而然实现对内心的疗愈。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是父母成长的安全保障
知名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是家庭的核心。家庭关系是否稳定和谐,取决于夫妻关系的质量,夫妻关系是最应该,也最值得投入精力去努力经营的关系。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夫妻关系却成为了家庭关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关系。如果婚姻不幸福,家庭不稳定,又谈何成长呢?父母的内心无法安定下来,自然就无法专注地陪伴孩子,不能全身心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且还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同时,父母的自信与热情也会由于家庭的动荡而受到抑制,无法在更多的兴趣与领域中展开和拓展。
某种意义上说,养育孩子会成为增进夫妻关系的情感纽带。比如,有的夫妻会就如何更好地养育孩子而共同商量、探讨,其间出现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重要的是建立彼此尊重、理解、欣赏和包容的夫妻关系。也有的父母受到孩子的感染,学会了成人之间爱的表达,从而增进夫妻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养育孩子,让我们学会了爱与被爱。
夫妻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走进彼此内心,进行深层次交流,是彼此之间最有力的抱持,是对精神家园共同的守护,也是对各自更勇敢的成长和探索最安全的保障。
*爱和分离是生命的永恒主题,给父母成长提供了必然与可能
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既充满着爱,也舍得分离。爱和分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分离使爱成为真爱,爱又通过分离滋养成长。
幼儿逐渐进入自己决定想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重要时期,这就是常说的第一逆反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去尝试,总是“我来”“我来”,而对成人的指令或要求更喜欢说“不”,通过拒绝和抵抗来争夺支配与掌控的权力。孩子逐渐走出家庭,步入幼儿园,走进社会,逐渐需要更多新的认同对象,比如老师、同伴或者动画片和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并从中汲取养料,形成对自我的建构。
同样,第二次剧烈的“独立运动”将在青春期爆发,直到他们真正长大走出家门的那一刻,父母可能才会忽然明白,他从来就不是你的,更不是你。但父母内心深处升腾出来的伤感与不甘,或许是一种诉说:你曾经那么需要我的保护,你让我无法离开你,可你怎么能说离开就离开呢? 018年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动画短片《包宝宝》讲述的就是亲子之间爱与分离的故事。当包妈妈为了阻止小包子离开家,一口把小包子吞进嘴里的时候,爱的吞噬极为震撼,既吞灭了孩子,也让妈妈的自我迷失。
建立亲子之间健康而柔软的界限,不论对于父母还是子女健康独立的人格都至关重要。而父母,更可以把这种界限看做自己独立的空间,把分离看做自己的成长。你可以关切孩子的情绪,但你也需要关照自己的感受;你可以陪伴孩子,但你更要体察自己的需求;你可以对孩子怀有期待,但你最好找到自己的梦想;你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但你先要敏感于自己内心深处幽暗的过往。
文章选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20年1期
上一篇: 一对双胞胎兄弟的矛盾
下一篇: 啊?你们刚才说什么呢?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幼教的同行们。你还在为小课题而烦恼吗?这里能帮你解... 友 阅读人气:1442
- 我马上是一名男幼师,这几天实习,真希望更多的家长理... 郝建明 阅读人气:34
- ...教子育儿手记,但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一本讲述孩子...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师看在眼里,心灵也受震撼:孩子们“关爱生命”的思...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事情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想让你的种子能够在健... A-vicky 阅读人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