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同伴交往教育,共有22589条结果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记一次家长访谈
访谈是通过与家长面对面地交谈,了解幼儿在家行为或在园行为的家庭原因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家长访谈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684次
-
浅析幼儿园的“小班长”现象
在幼儿园实习时发现,不论大班、中班或小班都有设置“小班长”的现象,而且在询问幼儿时,他们都以能当上“小班长”而感到骄傲。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园小班长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223次
-
关注孩子,让晨间锻炼更安全
在幼儿园晨间体育锻炼活动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是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我发现幼儿自身的种种特点是引发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签:关注孩子,晨间锻炼类别:园务工作浏览次数:698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透过重建解读幼儿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明”中单独提出的儿童发展项。教师如何判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7哪些活动或策略能够有效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下面的案例通过对大班幼儿在积木区游戏时的观察,意图透过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复重建行为来解读幼儿的学习品质。
标签:幼儿学习品质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45次
-
学前儿童自我调节的行为研究
摘要:自我调节在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个体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儿童自我调节的基本结构由延迟满足、规则顺从、计划性和坚持性构成,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标签:学前儿童,自我调节,行为研究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288次
-
幼儿园观察记录:和同伴之间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观察环境:活动室观察目的:和同伴之间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标签:幼儿园观察记,交往能力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1236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冷静处理孩子们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教学工作中,常会听到某某小朋友打我了,某某小朋友抢我玩具了等等的现象。当孩子们之间发生这些现象时,我认为我们老师要善于处理。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交往问题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514次
-
观点采择和角色扮演
观点采择和角色扮演(perspective taking and role taking)观点采择是指幼儿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而根据当时或以前的有关信息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
标签:观点采择,角色扮演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803次
-
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初探
亲社会行为是指从他人利益出发而不期望个人回报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标签: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7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