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共有40849条结果
-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
标签:幼小衔接类别:幼小衔接浏览次数:4388次
-
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由此,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支持作用,所以我们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标签:环境,渗透,礼仪教育类别:环境创设浏览次数:1116次
-
浅谈幼儿习惯的培养
导读:一段时间后,教师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的方法,使幼儿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师协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上下楼、进餐、午睡的习惯,也就加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标签:习惯培养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545次
-
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初探
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的责任重大,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方面,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劳动。只有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标签:幼儿,劳动习惯,养成,初探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1331次
-
2005――2006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课题总结
2005――2006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课题总结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是一个艰苦修炼的过程,逐步使幼儿行为习惯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成为幼儿的日常行为,这个过程的演化,并非一朝..
标签:行为习惯类别:幼儿园小班班务计划浏览次数:1825次
-
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态度的关系
【摘要】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交往、习惯形成和自我控制三方面,社会性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幼儿社会规范、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父母教养态度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24次
-
巧用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形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_正因如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留下了经典训示:“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二”何为培养得宜,如何培养得宜,我们的策略是:巧借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标签:文学作品,幼儿道德成长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0次
-
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策略
[摘要]早期阅读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开端,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其今后学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其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标签: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557次
-
浅议如何指导孩子玩游戏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孩子眼里,游戏并非是随意玩耍,而是一种很严肃、很投入、很快乐的工作。
标签:指导孩子游戏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490次
-
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索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标签:家园合作,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92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