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真实故事,共有9874条结果
-
为幼儿园教师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摘 要] 传统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在终身学习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弊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作为成人,其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职业实用性显著、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广泛多元、关注现实情境和持续性等特性。
标签:队伍建设,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4774次
-
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project work) 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之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项目活动是瑞吉..
标签:项目合作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1984次
-
幼儿被同伴拒绝后的共情引导策略
4~5岁的中班幼儿进入到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他们开始主动寻找策略适应幼儿园,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就是重要策略之一。
标签:同伴拒绝,共情引导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328次
-
英国的种子计划:以儿童为主导的环境教育方案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1 952年、1957年和1962年首都伦敦曾发生三次烟雾事件,导致大量居民死亡,这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由此,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开展环境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
标签:英国,种子计划,儿童,主导,环境教育,方案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1729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幼儿园插班生融入新环境的个案研究
案例:西西(化名)是2012年9月新插入中班的孩子,虽然和班上的孩子年龄相仿,但是西西的举动和这个集体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大家正在安静的上课,西西会趴在椅背上,发出尖叫,吸引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
标签:幼儿园插班生,个案研究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3859次
-
园长是教研的首席研究者
在新的时期,面对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等多重使命,园长的角色定位也就发生了变化。“园长——教师的专业老师”这样定位园长的角色,是希望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能够担当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同时能够成为教师
标签:教研,研究员,专业老师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595次
-
多元解读“娃娃情趣日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摘 要] 记“娃娃情趣日记”是孩子自主、乐意、充满情趣的活动。教师通过细细品味和解读孩子的日记,可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烦恼,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标签:多元智能,娃娃情趣日记,幼儿个性发展类别:多元智能浏览次数:2030次
-
提高幼儿园数学模式活动的有效性
模式能力是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能力主要包括模式的识别、复制、扩展和创造。[
标签: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能力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2059次
-
邂逅戴着"有色眼镜"的家长
为解决"入园难"问题,我园充分利用同一社区学校内闲置的空房,将其改造成了幼儿园分部,把和学校只有一墙之隔的左邻右舍的幼儿安置在了分部。
标签:有色眼镜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6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