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历史小常识,共有1922条结果
-
历史知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叫什么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国王时期(公元前1792年―1750年)制定的法典,在汉谟拉比在位30年后刻石公布于世,后世称为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刻在玄武岩石碑上,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苏兹古埃兰首都遗址发掘出土,现存..
标签:历史知识,最早法典类别:历史寻源浏览次数:1021次
-
历史知识――佛、菩萨、罗汉有什么区别
人们常常将佛、菩萨以及罗汉统称为“佛像”。其实,在佛教中这三者是有区别的,它们是按智慧和悟性所达到的程度来区分的。 所谓“佛”,是指无论智慧与悟性都已达到最高境界的觉悟者。他不仅自己觉悟,而且帮助他人觉悟,使自..
标签:历史知识,历史寻源类别:历史寻源浏览次数:1035次
-
历史人物――“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败,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等。 ..
标签:历史人物,皇帝类别:历史寻源浏览次数:1238次
-
宗教历史――最古老的《圣经》是在哪里发现的
最早的《圣经》是莎草纸抄本,是在靠近死海的一个山洞里偶然发现的。这些古抄本中,包含有《圣经》的部分内容。 公元前四、五世纪时,犹太教有一些文士,专管记录宗教大事和抄录《圣经》,于是,希伯来传统文本逐渐形成。19..
标签:宗教历史类别:历史寻源浏览次数:944次
-
语言活动中提问“点”与“序”的设计策略
语言教学中提问的“序”的设计,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所提的前后问题之间相互关系的设计安排。一般来说,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以及语言教学规律,设计出既适合幼儿需要又符合教学目标的“序”。
标签:语言活动,提问,设计策略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946次
-
童年,一种精神与文化的价值
伴随着电子化的媒体传播与玩具推广、商业化的娱乐消费、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建设、快速运行的生活节奏,儿童越来越远离了淳朴的乡土自然、传统的游戏活动、浪漫的童话阅读、诗意的自由幻想和无忧无虑的童年体验。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童年,精神与文化价值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2489次
-
童年的历史流变及其精神内涵
【摘要】由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童年期,既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生理概念,也是一个诗学意义上的文化概念。作为生理性的事实,童年一直都存在着,无论是对于世界各地的童工,抑或是学堂里的儿童。
标签:童年历史,精神内涵类别:学前历史浏览次数:262次
-
中国学前教育拓荒者--暨恭贺卢乐山先生百岁寿辰
20l7年6月15日就是当代杰出学前教育家、中国学前教育奠基人卢乐山先生的百岁寿辰,为此,献上此文以示庆贺!
标签:中国学前教育,拓荒者,卢乐山先生类别:学前历史浏览次数:393次
-
历史知识――汉字横写始于何时
中国古代汉字是竖行书写的,这大约和初期的书写材料有关。最早的书写材料甲骨狭长形,在上面竖着刻字比横着刻字显然要方便得多。纸张发明前,用毛笔在狭长的木简、竹简上书写,也是从上往下写方便,因此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右到..
标签:历史知识类别:历史寻源浏览次数:1082次
-
历史知识――古塔为何多奇数
据载,我国现存的古塔大约有2000多座,塔的种类和样式繁杂众多,但塔的层数却大都是奇数,尤以7至13层居多。如杭州灵隐寺的石塔是7层,我国著名的西冷社的华严经塔是11层,最高的是云南大理的南诏为17层,少林寺塔..
标签:历史知识,古塔类别:历史寻源浏览次数:9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