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收获与思考,共有23825条结果
-
微型互助研究小组的实践
我园是普陀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实验基地之一。我们的教研理念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
标签:微型,互助,研究小组,实践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798次
-
读后感:从观察开始了解儿童——读《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
英国幼教专家Sheila Riddall—Leech所著的《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科学观察能力提供了方法指导,对提升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帮助他们实施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家长、教育研究者、教育评价人员以及教育管理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幼儿园,观察,了解,儿童类别:师德与演讲浏览次数:2799次
-
幼儿园小班教师述职报告
2009年转眼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师,述职报告类别:幼儿园个人总结浏览次数:9474次
-
幼儿园“农艺馆”建构的实践探索
我们南京市香山路幼儿园现有四个儿童主题场馆:农艺馆、生活馆、创意阅读馆、造型艺术馆。农艺馆是我园富有特色的活动场馆之一,它主要用于种植、养殖活动,面积约560平方米,以我园卡通形象两只可爱的小蜜蜂“甜甜”“乐乐”命名,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小蜜蜂农场”。
标签:农艺馆建构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67次
-
让“分享”抵达心灵
“分享”是一个老话题,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耳提面命地要求孩子“分享”几乎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我也曾经为自己的孩子幼年时不愿与人“分享”而指责他“小气”,并告诫他这样会失去朋友,甚至强行要求他“分享"。可是,无论怎样,那个任性的小孩依然我行我素。
标签:分享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82次
-
幼儿园传统教研与园本教研的再认识
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原有的“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为教学研究而建立的组织称为教学研究组织,简称“教研组”。在中小学,通常同一学科或相似学科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于是就有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等,幼儿园则以年级教研组为主。
标签:幼儿园,传统教研,园本教研,再认识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724次
-
香港之行的启发
10天的香港之行,我边学习边反思。通过将香港的学前教育与内地学前教育进行比较,我收获良多,对我今后的工作也颇有启发。
标签:香港幼儿园,香港幼儿园启发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1072次
-
像种庄稼一样搞课题研究
教师搞课题研究,如同农民种庄稼一样要把好“选种关”、“照料关”和“收获关”。
标签:种庄稼,课题研究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881次
-
领悟《指南》内涵,促进小班科学区有效开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3岁~6岁幼儿年龄特点、学习与发展目标有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有助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指导小班科学区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过程中,《指南》给我了很多启发和指引,有效促进了科学区活动的开展。
标签:指南内涵,小班科学区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2870次
-
瑞吉殴教育:向“瑞吉欧”学什么?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对于“瑞吉欧”这个名词,早已不再陌生。刚听说时一度以为这是个人名,就如蒙特梭利一样的著名儿童教育家,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意大利北部小镇。于是就奇怪,为何一个小镇能把学前教育变成一项全镇的事业?为何它的学前教育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标签:瑞吉殴教育,瑞吉欧类别:瑞吉欧浏览次数:14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