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社会交往,共有10297条结果
-
社会领域教育要注重体验和实践
中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朋友多又多”。目标为:1.感知自己与朋友交往中正确的言行,分享与同伴保持良好关系的策略。2.喜欢交朋友,体验因为交朋友而获得友谊的积极情感。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领域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347次
-
跨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究与思索
随着我国以独生子女为主要家庭结构形式的家庭逐渐增多,由此导致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缺失的现象及问题也越来越普遍。此外,由于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教学形式大多采用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导的小学化式的班级授课制模式,这虽然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群体交往氛围,但也导致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受限,幼儿交往大多局限于本班同伴交往,交往范围狭窄。
标签:跨班区域活动,幼儿社会性发展,探究与思索类别: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浏览次数:4118次
-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不良及其矫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为儿童提供了合作和平等的学习技能和交流经验的机会。
标签:幼儿社会性教育,学前儿童不良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491次
-
入园后,孩子的社会交往是大事
“3岁了!孩子上幼儿园了!”耳边总能听到这样一句感叹!遥想当年,十月怀胎的漫长,坐月子的辛苦,断奶的不易,清洗尿布的麻烦,傍晚把尿的无奈,吃饭不专心的烦躁,
标签:社会交往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69次
-
社会交往与幼儿数学学习
社会交往与幼儿数学学习(social intercourse and young childrens mathematics learning) 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以及幼儿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对..
标签:数学学习,社会交往,幼儿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1311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让幼儿在自己解决交往冲突过程中成长
“抢勺子”一类情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案例中描述的这个班级,是中班上学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发生冲突。
标签:自己解决,交往冲突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48次
-
正确引导宝宝的交往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用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标签:引导,宝宝,交往能力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716次
-
刍议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然而,当今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皇帝、小公主,走出家门后却胆小、自卑、孤僻,合作能力明显较弱。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120次
-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核心是做人的教育。
标签: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类别:社会教育浏览次数:11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