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倾向问题,共有13981条结果
-
“家庭小队”——家园共育中的家庭合作组织
幼儿园要做好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获得丰富的家庭教育信息,家长与教师如能形成交叉交往模式,则有助于达到此项目的。要形成交叉交往模式,则要提高幼儿园与家庭的交往质量,还要有意识地促成家长之间联
标签:家园共育,家庭,合作,组织类别:家园互动浏览次数:1175次
-
在好习惯中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在面对环境和问题时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倾向,整个心理状态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与客观环境相适应。
标签:好习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1084次
-
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策略研究
混龄区域活动作为混龄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幼儿提供了与同龄、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在与异龄伙伴的交往中,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跨年龄情景中调整自我行为,应对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际交往问题。
标签: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异龄交往,策略研究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2383次
-
幼儿园教学反思:对一次小班儿歌教学活动的思考
幼儿园教学反思:对一次小班儿歌教学活动的思考
标签:幼儿园,教学反思,一次,小班,儿歌,教学活动,思考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3754次
-
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为了培养与发展人的才能,提高人的工作能力,使他们能更有效地为社会生产服务,都十分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及其差异问题。
标签:学前儿童,性格特征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748次
-
美国优秀学生的五个特点
美国波士顿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在过去一年里曾考察了伊里诺依州81名优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采访了他们的家长,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专家们总结出了这些学生的五大特点:
标签:美国,优秀学生,五个特点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1195次
-
中国的学前教育理应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社会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培养,并以此维持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标签:中国学前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文化适宜性问题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2607次
-
新教师的家长工作策略
刚入职的新教师,由实习期到成长期的过程中,基本掌握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常规,心理上获得了教育爱和归属感,产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这时候,他们也会承担更多的班级事务管理,其中的家长工作就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标签:新教师,家长,工作,策略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2733次
-
了解早期干预,促进普特融合
0~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极高的时期,3岁时孩子的大脑已达到成人脑重的75%,从出生到5岁又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快阶段。因此,加强对这个年龄段的干预工作,以O~6岁孩子为早期干预对象,特别加强对O~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标签:早期干预,普特融合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977次
-
在幼儿园,孩子学了些什么?
到幼儿园上学,是孩子面向社会,步入成长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会平等的在一起玩耍和学习,他们在这个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学到很多东西,让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那在幼儿园,孩子都学到了什么?自己的
标签:家园共育,园务工作类别:园务工作浏览次数:4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