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问题意识,共有18659条结果
-
教学方法:《比比和朋友》带来的变化
以往,我们在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和纠纷时,成人总是急于解决,要么会直接告诉孩子谁对谁错,要么会耐心地讲一通大道理。表面上看,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感受,更没有给孩子自己反省内化的过程。
标签:教学方法,比比和朋友,带来的变化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877次
-
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提问设置与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描述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和推想性提问。教师的设问应紧扣主题,简单明了;层层深入,循序渐进;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促进师幼积极互动;应有机结合多种提问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标签:幼儿看图讲述活动,提问设置,指导策略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4959次
-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仅
标签: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教师心理分析,幼儿教师心理状态分析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795次
-
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有意义的教学”
或许有人会说,有效就有意义,无效便无意义。确实,“有效”与“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但两者并不等同。我要强调的是两者的差异,希望能为教师提供思路解决现实问题。
标签:教学的有效性,有意义的教学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696次
-
编制有效教研计划的要点解析
编制有效的教研计划是切实提高园本教研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经验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教研活动之前的重要环节。
标签:编制,有效,教研,计划,要点,解析类别:园本教研浏览次数:762次
-
妥善处理与家长的关系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有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每个幼儿不仅有直接的家长“父母”,还有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许多“家长”,象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可以说一个幼儿有多位家长。幼儿教师要与这么多
标签:家长关系,家园共育,幼儿园人际关系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462次
-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
标签: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4887次
-
团队的灵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
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宋庆龄幼儿园在多年实践中所提炼的教育理念“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为管理提供了一个切入点,赋予了幼儿园有效团队管理以灵魂,为管理的运行提供了根本的行为准则。强调
标签:团队,尊重,人文精神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013次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幼儿感受挫折的“幸福”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孩子就是在一次次跌倒和爬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没有挫折的考验与磨炼,又如何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有意识地加强孩子耐挫力的教育时,也收获了孩子们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喜悦。
标签:幼儿,感受,挫折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803次
-
基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园际合作策略初探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村幼儿健康、和谐成长的根本保障,也是农村幼儿教师提高社会地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科学途径。
标签: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园际合作类别:民办教育浏览次数:9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