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内心体验,共有9923条结果
-
对优化美术活动分享评价环节的思考——以中班美术活动“妈妈肚子里的我”为例
在美术活动的分享评价环节中,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评价、师幼共同讨论、幼幼互动等方式,梳理、总结、整合幼儿习得的知识经验,不断将其完善,帮助幼儿由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标签:美术活动,评价环节,妈妈肚子里的我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401次
-
管旅华:幼儿教师要多些游戏精神
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也是儿童存在的最重要方式。教师必须具有游戏精神,才能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马卡连柯说:“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应当
标签:游戏精神,幼儿园游戏,个性发展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907次
-
孩子为什么不爱叫人了
礼貌是很多家长注重培养的一个好习惯,但是很多家长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场景一:“小甜嘴”不见了 明明今年3岁多了,以前可是小区里出名的小甜嘴,只要我们让他叫人,他就甜甜地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人
标签:礼貌,好习惯,招呼类别:心理特点浏览次数:2911次
-
谈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之我见
摘要:目前,在很多幼儿艺术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偏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音乐规律与教育规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脱离音乐原本、活动目标不明、通道过分单一、形式过于枯燥等。
标签: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414次
-
与宝宝的假想伙伴和睦相处
让宝宝和真实世界的交往是重要的,但也不要粗暴干涉宝宝内心对假想伙伴的需要,要知道这样的需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是完全正常的。
标签:宝宝,假想伙伴,和睦相处类别:心理发育浏览次数:820次
-
追求社会领域教育中的“真体验”
幼儿时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作准备。
标签: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领域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236次
-
“日记画”教学中的指导
传统意义上的“日记”,学生需要积累一定量的文字语言,而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识字、书写、记录的能力,因此他们就通过画画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盛行的“幼儿日记画”。
标签:日记画,教学指导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510次
-
让“分享”抵达心灵
“分享”是一个老话题,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耳提面命地要求孩子“分享”几乎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我也曾经为自己的孩子幼年时不愿与人“分享”而指责他“小气”,并告诫他这样会失去朋友,甚至强行要求他“分享"。可是,无论怎样,那个任性的小孩依然我行我素。
标签:分享教育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582次
-
他为什么不合群
遇到不合群的孩子该怎么办?
标签:为什么,合群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806次
-
资源共享:最为珍贵的童心
每晚睡觉前,我都会从家里的绘本中抽两三本和女儿一起看。能打动她的绘本,至少需要三点:新奇的内容、特别的绘画风格、贴合她的内心。
标签:资源共享,珍贵的童心类别:资源共享浏览次数:8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