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替代,共有769条结果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什么是教育之美
在理解教育美的过程中,任何美学的经典概念和理论,任何已有的对美的认识,都无法替代对教育本身的探讨。为此,我们需要现象学的态度和方式:回到实事本身。教育美的实事就是“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特性。它是一种面向生命的实践,即“生命·实践”。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教育之美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550次
-
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幼儿的数学关键经验
数学活动区的设置与操作材料的投放。须顺应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材料将决定幼儿的操作方式,影响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以及思维与想象、探索与创造,从而决定幼儿可从操作活动中获得什么样的数学学习经验。
标签:区域材料投放,幼儿数学经验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768次
-
玩具材料能影响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
玩具材料能影响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
标签:玩具材料,影响,小班幼儿,游戏行为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159次
-
案例分析:“小红花”真烦恼
小班初期,“小红花”成了万能法宝,表扬时可以贝占,鼓励时可以贴,安慰时也用得上,刚入园的宝贝们可以什么都不知但是一定知道贴了“小红花”就代表着“棒棒的”。可是小红花也有烦恼。
标签:案例分析,小红花,真烦恼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1064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回眸这美好的假期
这个假期因婷赴杭学习,原本可以热闹相聚的假期而变得格外的宁静而惬意,我可以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学期结束工作会议上,我在会议记录本里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假期读书写作。原以为那这只是当时随兴而记的一句话,却想
标签:假期,读书,写作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965次
-
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案例:美容院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案例:美容院的故事
标签: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案例,美容院,故事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10224次
-
幼儿园教育中的隐性文化逻辑——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七)
今年5月,南京和上海分别召开了题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论坛”的国际研讨会。《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的主要作者托宾、薛烨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参加了这两次研讨会。
标签:幼儿园教育,隐性文化逻辑类别:教育理论浏览次数:616次
-
从平淡无味到生动有趣——幼儿园室内运动空间狭小的解决案例
又是一个雾霾天,孩子们只能在室内进行运动。刚玩了不到十分钟,就传来杰杰的埋怨声:“真没劲!又不能出去玩,在教室里拍球,没拍几下就碰到小朋友了。”“是呀,一点都不好玩!”一旁的铭铭立刻附和道,“我就一直在地上捡球,不敢抛球,怕砸到东西。
标签:幼儿园室内运动,空间狭小类别:健康教育浏览次数:13907次
-
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给孩子一个前进的目标!
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航船没有方向,随波逐流,任意东西,也许永远也靠不了岸,只能不停的流浪。 几十年前,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调查研究——选择一群智力、环境都差不多的少年人,调查他们的人
标签:家园共育,目标,幼儿教育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626次
-
小家庭与大社会——小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
在以往的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常常表现出适应性较弱,对本班教师依赖性强,游戏中的交往和互动表现欠佳等行为。而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可玩的空间变大了,可玩的东西增多了,还有不同班级的玩伴等。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逐渐提高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逐步摆脱了对本班教师和环境的依赖。我们将小班混班角色游戏定位于“小家庭与大社会”,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挖掘其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
标签:小家庭与大社会,小班混班,角色游戏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0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