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社会价值观,共有12629条结果
-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仅
标签: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教师心理分析,幼儿教师心理状态分析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795次
-
童年的历史流变及其精神内涵
【摘要】由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童年期,既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生理概念,也是一个诗学意义上的文化概念。作为生理性的事实,童年一直都存在着,无论是对于世界各地的童工,抑或是学堂里的儿童。
标签:童年历史,精神内涵类别:学前历史浏览次数:262次
-
动画:给孩子一片干净的风景
上个月,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20家动画机构的联合倡议,“希望全国同行承诺决不制作播出含有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儿童动画片中的“暴力失度、语言粗俗”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标签:动画暴力,媒介,动画形象,影响类别:新闻资讯浏览次数:2001次
-
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 努力培养新时期合格家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标签: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新时期合格家长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300次
-
男幼儿教师在困境中的专业身份认同
专业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辨识与确认,它关注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它的本质在于个体在群体中突显自己的身份特征,表达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做到最好’的主体诉求”,[l]是在强调“个体自我”的前提和基础上,不断地自主选择、认同和建构“社会自我”。[2]
标签: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865次
-
家长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自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来,社会领域课程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领域,备受关注。
标签: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1287次
-
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问题: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玩与教的两难(一) 如果要探究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有何不同,那么可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幼儿园课程中有游戏的成分,而不只是教学。因为幼儿园课程中既有游戏也有教学,游戏与教学就会产生关系,所以处理好
标签:教学,游戏,玩与教类别:园长研修浏览次数:2626次
-
如何把握《指南》实施的整体性原则——以小班进餐环节的教育契机挖掘为例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首要实施原则。《指南》中的“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时“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标签:《指南》,整体性原则,小班进餐环节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3307次
-
润心细无声——浅谈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新的社会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在不断的形成,加之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留守家庭日益增多,使传统的家庭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的需要,越来越远离孩子们的要求。
标签:浅谈,家庭教育,父母,教育观念,转变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1632次
-
遵循“守恒”的保教原则 追寻生活化的幼儿教育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让尚未形成物质守恒概念的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试管里的牛奶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
标签:守恒,保教原则,生活化,幼儿教育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6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