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作品简介,共有4744条结果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木棒
设计意图: 绘本《东做做西做做》描述了两只兔子运用8根木棒进行多样化搭建的故事,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并学习拼搭各种造型。
标签: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木棒类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浏览次数:8037次
-
幼儿园民乐欣赏作品的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中国民族音乐更好地被幼儿理解呢?笔者通过实践体会到在选择民乐欣赏作品时黜握好以下四点。
标签:民乐欣赏,作品选择类别:音乐教育浏览次数:420次
-
新西兰幼儿园的中国艺术之旅
受中国著名画家石鲁艺术展和珍宝博物馆举办的皇帝宝座展览启发,现在的泰塔玛丽克幼儿园到处洋溢着艺术色彩。孩子们多次参观这两个展览,感受各种珍贵的中国文物和艺术作品,从而有机会形成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更好的理解。
标签:新西兰幼儿园,中国艺术之旅类别:外国幼教浏览次数:351次
-
文学知识――米切尔•恩德及主要作品简介
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1929~)原来接受的是演员的教育,1954年开始剧本写作,五十年代末开始为孩子创作,七十年代后闻名世界。第一部《小图丁杰姆和司机鲁卡斯》(1960)获得联邦德国..
标签: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类别:科学知识浏览次数:841次
-
优化美工区环境 支持幼儿艺术表现
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过程中,我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工具等,以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标签:美工区环境,幼儿艺术表现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475次
-
文学语言的生活化迁移
在幼儿园,孩子们每天都和文学打交道,阅读绘本、背诵儿歌、朗诵童谣、讲述故事……积累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依托文学作品,幼儿背诵、复述甚至仿编能力很强,但是,一旦离开了文学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少能迁移优秀的文学语言,更不用说有机、灵活、恰当地运用了。
标签:语言教育,文学语言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859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这不是我的作品
一块块粗糙的泥巴在一双双肉肉的小手中欢畅地翻来滚去,泥土的自然气息呼唤着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用泥巴创造着自己世界,表达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的想法。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不是我的作品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1375次
-
文学知识――依尼洛•法吉恩及主要作品简介
依尼洛・法吉恩(Eleanor Farjeon,1881~1965)从小广泛阅读家中丰富的藏书,进而提笔创作。小书房的阅读使她受益匪浅,因而她把自选的童话故事集命名为《小书房》,因这部作品而荣获1955年英国卡..
标签:文学知识,依尼洛法吉恩类别:科学知识浏览次数:836次
-
土尔皮仑•埃格纳及主要作品简介
土尔皮仑・埃格纳(Thorborn Egner,1912~?)本来是一个画家,毕业于挪威国立表现和实用美术学校,曾经有一度以画广告为生。后来他为挪威两个著名作家阿斯边生和莫哀所收集的挪威民间故事作插图,由此他逐..
标签:埃格纳,作家类别:科学知识浏览次数:891次
-
约瑟夫•拉达及主要作品简介
约瑟夫・拉达(1887~1957)是捷克著名的插图画家,他为捷克讽刺作家哈谢克的《好兵帅克》画了非常有特色的插图。他的童话作品有好几部,代表作就是《聪明的小狐狸》和《淘气的故事》。拉达还自己编绘了《我的字母》、..
标签:作家,作品,简介类别:科学知识浏览次数:7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