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关键教学事件,共有13943条结果
-
从知识考古学视角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只是表露于外的现象,追溯其文化根源,可以发现这一现象隐含着对儿童生命价值的呼唤,深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博弈,体现了工具理性时代的诟病。人类社会生存环境与方式的变化呼唤幼儿园教育与时俱进、去粗取精、顺应时代、走向未来,从文化根源上消除“小学化”弊端。
标签: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类别:幼小衔接浏览次数:1266次
-
5~6岁幼儿发散能力的培养指导策略
进入21世纪,现代的资讯科技得到长足发展,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不断丰富和更迭。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标签:幼儿发散能力,培养策略类别:社会性发展浏览次数:688次
-
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有意义的教学”
或许有人会说,有效就有意义,无效便无意义。确实,“有效”与“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但两者并不等同。我要强调的是两者的差异,希望能为教师提供思路解决现实问题。
标签:教学的有效性,有意义的教学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696次
-
学前儿童模式认知的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
曾经有学者提出,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因为模式不仅反映了数学的基本主题,而且反映了数学的实质,即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形式、结构和关系抽象化模式的研究。
标签: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教育活动设计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1525次
-
在“草根教研”中获得专业成长
教研的本质是帮助教师重新建构和组织已有的经验,使其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发展,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
标签:草根教研,专业成长类别:队伍建设浏览次数:1017次
-
运用共情策略促家园有效沟通
共情,即和他人一起感受、同情,在情感上分担他人的遭遇,将自己与他人相联系的情感性应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
标签:共情策略,家园有效沟通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1081次
-
对“小悦悦”事件的法律分析与思考
2011年lO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独自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
标签:小悦悦事件,法律分析与思考类别:园务工作浏览次数:1269次
-
把握探究深度,让科学活动更有效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探究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探究的深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园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园本教研活动,力求保证科学活动中的探究深度,切实提高科学活动的效果。
标签: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深度,科学活动更有效类别:科学教育浏览次数:1257次
-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比幼师资格证更重要
虐童事件看似是教师个人的性格和素质问题,其实与待遇有关,与所处的环境有关,与教育的投入不足有关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温岭虐童事件通报会上公布消息:当地幼儿园里,约四成老师合计四万人左右没有教师资格证。
标签: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虐童事件类别:师德与演讲浏览次数:2679次
-
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与新举措——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10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了解详细内容请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www.moe.edu.cn),读后颇感振奋。
标签:家庭教育,新格局,新举措类别:家园社区浏览次数:9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