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认知情绪,共有7910条结果
-
谁是更好的复述者——儿童感知学习风格与故事复述特点的研究
感知学习风格反应了个体对不同感知通道的偏爱。口语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际工具,儿童的口语表达以语音为载体,密切依赖听觉通道,感知学习风格的差异会影响儿童的口语表达。
标签:儿童感知学习,故事复述类别:课程模式浏览次数:1584次
-
利用归放玩具环节,提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日常行为规范的因素。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物品的正确摆放,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契机,更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标签:归放玩具环节,提高,小班幼儿,认知水平类别:习惯养成浏览次数:1855次
-
幼儿“唠叨”中的教育契机
3-6岁儿童普遍具有“三好”特征,即:好动、好奇、好问,这是该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是儿童的认知需要。这个阶段的幼儿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了一定的倾诉需求,对周围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标签:幼儿唠叨,教育契机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825次
-
加强师幼互动的五个关键词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它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师生接触为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存在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标签:师幼互动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671次
-
表演游戏:4~6岁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途径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是一种高度情景化的学习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幼儿的同伴群体中。
标签:表演游戏,幼儿,同伴交往,途径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1618次
-
幼儿园观察记录:对托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实践与体会
加强0-3岁托儿保教工作的研究,初步形成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管理托幼一体化的格局,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签:观察记录,实践与体会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613次
-
积木建构游戏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幼儿的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更是数学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特点,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依赖于形象和材料,依赖于动作和行为表现,且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标签:积木建构游戏,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类别:数学教育浏览次数:914次
-
创新教育从点滴做起
教育正呈现出一系列创新的变革趋势,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的任务已摆到了尤为突出的位置。
标签:创新教育类别:教育理念浏览次数:4320次
-
区域活动教学之我见
近年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幼教工作者们都意识到“区域活动”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新的教育观,教师能更真实、直接地观察了解幼儿,从而寻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教师有效地呵护童趣童真童心,形成个性化自主化兴趣化的教育生态,从而倍受广大幼教工作者青睐。
标签: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主动学习类别: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浏览次数:2213次
-
激发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思考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内驱力与需要基本上是同义词,经常可以替换使用。“内驱力”的内涵我们可以概括为:由内部或外部刺激唤起,并驱使有机体去从事某项活动的内部推动力。
标签:幼儿园管理,队伍建设,教师工作内驱力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8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