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一下观察与分析,共有27744条结果
-
科学教育活动反思:科学活动“纸的秘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标签:教学反思,科学活动,纸的秘密类别:教学反思浏览次数:3604次
-
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正效介入”的几点尝试——《指南》背景下角色游戏的开展与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在《解读》中指出:“如果你的介入是通过观察,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并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发展,就是‘正效介入’。如果你的介入干扰和转移了幼儿自己的游戏,使幼儿的行为变得被动而无趣,那么这个介入就是‘负效介入’。”
标签:角色游戏,正效介入,指南,类别:区域游戏浏览次数:2404次
-
幼儿园工作需要理性思维
一提及幼儿园,头脑中便会出现一张张柔美而富有母性的面孔,幼儿园仿佛就是一个充满爱和激情的港湾。然而,自从笔者参加完全市统一组织的学前教育培训后,在我的脑海中就不断地冒出“理性”这个词。
标签:幼儿园管理工作,理性思维类别: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302次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了解孩子的"真需要"
小班教师告诉我说,她们发现孩子在玩"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生成了"娃娃生病"的情节。考虑到"爸爸妈妈"会带"娃娃"去看病,所以,教师判断孩子们需要一个游戏场景--医院。
标签: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的真需要类别:幼儿教师随笔浏览次数:844次
-
制作幼儿成长档案的几个问题
为了“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教师往往会给幼儿创建成长档案,用来呈现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动态评价幼儿在园的成长。但笔者调查发现,教师在制作幼儿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尚未厘清。
标签:制作,幼儿,成长档案,问题类别:教学互动浏览次数:1872次
-
分享阅读 分享成功——“分享阅读”在我国近十年的推广和发展
分享阅读是由新西兰教育学家Holdaway(1979,1980)基于实践经验。对亲子阅读行为进行改进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专用于引导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成人和儿童都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愉快、亲密的气氛中共同阅读图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
标签:幼儿园阅读活动,分享阅读,分享成功类别:语言教育浏览次数:2310次
-
她为什么老去娃娃家
吃过早餐后,小班幼儿纷纷进入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娃娃家等区域活动。刚开始,慧慧选的是建构区,但不一会儿,她就转身离开建构区走向娃娃家。
标签:为什么.娃娃家类别:观察记录浏览次数:2317次
-
“麻雀”和“医生”的故事——亲子阅读活动设计有效性的课例诊断
课例分析式教学诊断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理性地对某一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作出较为科学的评价,在积极的互动中寻求更有效的对策。
标签:亲子阅读活动设计,课例诊断类别:课改纲要浏览次数:1054次
-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捉迷藏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
标签: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捉迷藏类别:精选说课浏览次数:650次
-
幼儿园名画欣赏的案例分析
一、提出问题:名画欣赏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的一部分,却很少得到幼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部分老师觉得自己对名画不了解,不知道画家的绘画技能,不明白画家所要表达的意思,尤其不懂绘画中的一些艺术术语,怎么能引导幼儿去欣赏名画呢?
标签:幼儿园名画欣赏,案例分析类别:美术教育浏览次数:45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