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探索
当今家长对教育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希望老师能教给孩子一些东西,也希望当他们遇到教育问题时教师能与之产生共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扰。随着家长需求的提高,我也对家园共育工作进行了尝试和改变。
家幼栏的调整
开学初期是孩子分离焦虑感最强的阶段。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每天教师都会同孩子们一起进行很丰富的游戏活动。考虑到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需要远远大于对玩具的需求,我们会经常和孩子围坐在地垫上,一起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聊天。在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们也有很多顾虑和担心。每天家长接孩子后都会询问孩子:“今天哭没哭?和小朋友一起高不高兴?有没有好好吃饭?”然后,迫不及待地来到老师面前,等着老师告知孩子一天的情况。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家长有诸多的不放心,同样也面临着分离焦虑。所以帮助家长和幼儿共同度过分离焦虑期,使家长相信教师会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会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减少他们的担心,是入园初期家长工作的重点。
针对家长们最关心的情绪、饮食、睡眠的情况,我们在家幼栏增设了“宝宝一日生活情况一览表”。把每一项都设定三个档次,如在情绪栏,“很好,很高兴”,就会有三朵小花,“时好时坏”的是两朵,“哭闹厉害”的就给一朵花。专栏设好后,每天家长接孩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照片,了解情况。在看照片的过程中家长会很自然地询问孩子一天的表现。一次,轩轩妈妈看过照片后,对轩轩说:“你今天是不是又哭了?今天就得了一朵花,真没羞。”轩轩说:“我就哭了一小会儿。”
母子俩的对话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设置专栏的初衷是想满足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的愿望,但家长在询问时的语言会给孩子一些消极的暗示,这对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起不到促进作用,相反还会让孩子的信心受到打击。于是我们对此专栏进行了调整,将专栏名字命名为“宝宝真棒”,并借助校讯通向家长介绍专栏的作用,希望家长在同孩子一起看“宝宝真棒”专栏时能鼓励他:今天老师把宝宝的照片放在上面,告诉妈妈宝宝今天真棒,在幼儿园很快乐。这样一来,每天接孩子时,不仅家长在看专栏时能很开心地肯定孩子一天的表现,孩子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也会很兴奋、很自豪。
调整栏目不久,家长们的一些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宝妮儿妈妈问我:“老师,孩子照片上的绿色绳子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没有红色绳子好?”果果妈妈也问:“老师,绳子的颜色和宝宝表现有关系吗?”还有很多家长都会问到这个问题。起初我们认为家长的问题无足轻重,我们只是在孩子照片上做了一点装饰。渐渐家长们问得多了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家长会如此关心孩子照片上的一点点不同?为什么家长会问老师是不是用颜色来区分好与坏?
家长其实就像孩子一样,幼儿园的教育对他们而言很陌生,可能就存在着主观划分幼儿能力的意识。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其了解每名幼儿都是不同的,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在理解家长问题背后的意义后,我们对栏目又一次进行了调整,将孩子照片的装饰卡统一颜色,避免家长有意划分孩子能力。同时家长的问题也提示我们在接下来的家长工作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第一次半日开放始末
我园每个月都会开展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希望家长通过开放日的活动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切身感受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意义,同时了解更多的教育方式。
在托班第一次家长半日开放前,我们结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托班孩子刚刚适应幼儿园生活,刚刚能离开爸爸妈妈和老师在一起,但还很不稳定。由于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当父母在身边时,遇到情况会第一时间找自己的家长,可能有的会哭闹不止,要求家长马上带自己回家;有的会一直抱着家长不松手,没法参加活动;有的见到爸爸妈妈来了情绪很激动,完全不理睬教师组织的活动;甚至还可能有很多我们不能预测的事情。
我们思索让诸多问题迎刃而解的方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给了我们答案。我们考虑从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入手,在此基础上,带动他们主动参与并配合我们的活动。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需求呈金字塔状,基本的生理需求位于最底层,随后是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心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次开放日活动中,我们要借助多种形式满足孩子和家长的这些需求,特别是对安全、归属与爱的需求。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了解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对这个活动有什么想法?我们发现,家长们大多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进餐、游戏、喝水的;好奇老师是用什么办法和孩子一起活动的;同时,因为是第一次半日开放活动,家长还有很多激动、兴奋的情绪。在了解了家长们的想法后,我们针对家长关注的问题和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了半日活动。
为了让家长能对孩子当日活动的表现有所准备,同时引导家长正确参与活动,我们在开放活动前先召开了一个短小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中向家长介绍此次活动的安排和注意事项。例如,在生活活动中,教师会用很多游戏吸引、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在挽袖子、提裤子的环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整理,但在一些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环节中,如脱裤子、洗手、擦手、进餐等活动,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但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和大拇哥的奖励。再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玩的传球游戏,和同伴一起表演自己喜欢的儿歌、歌曲、手指游戏等,要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如果孩子有需求,希望家长也参与其中,也欢迎家长们能同我们一起进行活动;如果孩子不愿意参与,反应很强烈,请不要强迫孩子,可以同孩子单独相处一会,等孩子放松下来,再鼓励他参与。
短小的家长会之后,家长进入到班里。孩子们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出现时,都很兴奋,马上跑过去,与爸爸妈妈抱在一起。有的孩子天真地问:“妈妈,你也上幼儿园了?”家长也在热切地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高兴吗?”这时的班级,被爱满满地包围着。一会儿时间,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孩子的安全需求和关爱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接下来的活动也将开始。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爸爸妈妈站在孩子的身后,我们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音乐停止时,拿到花的孩子表演自己会的儿歌或歌曲,孩子们对着爸爸妈妈将自己本领表现出来,家长们给予非常热烈的掌声和肯定、喜爱的目光。有时也会有孩子不愿意把花传给别人,家长的反应常常是很着急,让孩子把花赶紧传给下一个小朋友。我微笑安抚,请想表演的孩子都站起来表演,这样孩子会忘掉花到底在谁那,而是高兴地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本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的半日活动完美地画上了句号。
半日活动是家长和教师可以进行合作和提供双边帮助的平台,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也通过听、看和亲身参与,找到在课堂这一环境中与孩子交往的合适方式。家长对这次开放活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有家长说,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了解了孩子,也能够接受孩子那些平时自己不大接受的“出人意料”的表现;也有家长表示他们学习了该如何和孩子玩到一起……
编辑:cicy
从心理学角度看,新生入园不适应,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只要教师悉心了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新生入园前后幼师该怎么做呢?
——请关注微专题:盘点新生入园前后的教师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