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发展的策略
[摘要] 幼儿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幼儿园应以提高幼儿的品德素养为目标,以环境创设、幼儿一日活动、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以美激情,以情动情,以情促行,开展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情境互动式教育,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巩固。
[关键词] 道德教育;情境教育;幼儿园教育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幼儿的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1]幼儿园应紧紧围绕幼儿品德发展目标,充分利用一切有益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创设内容充实形式丰富的教育情景,[2]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巩固。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以美激情
环境在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3]幼儿园应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自然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之中,用“心”优化,用“意”创造,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上进、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自然美;艺术作品激发创造美;主题园区突显特色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等。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幼儿园的主体建筑物以明快、鲜亮的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基调,构造了一个风格独特、整体和谐的校园大环境。在园内的每个处室、每一角落,随处可见“今天你说‘你好、请、谢谢、再见’了吗?”“请爱护小草”等文明礼仪标语及安全童谣,还有各种崇尚科学与健康、体现本土风情的图片及近百幅来自教师和幼儿的作品,30余类标志画。幼儿自主学习的触点由此被布设在墙面、转台、公共场所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幼儿在观察中自主感知、学习体验、探索创造。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建了凸显健康特色的“体能练习区”,其中有足部按摩小道、小山坡、塑胶球场、纵跳摸高、综合器械练习区。幼儿园种植的近50种花草树藤,更是使园内绿意盎然、树荫环绕。孩子们在这里能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奇妙,由此自然萌发了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
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善待幼儿的过失以及某些家长的过激言行;要求教师以微笑温暖幼儿、家长的心,以真诚走进幼儿、家长的心,处处为幼儿、家长着想;要求保教人员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老师们的服务意识增强了,较好地落实了对家长所做的“无冷饭、无反衣、无错扣、无反鞋、无散发、无长指甲、无散鞋带、无露肚皮”的“八无承诺”;她们把幼儿放在最高的位置,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幼儿,让他们在充满爱与温暖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全园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大家庭,孩子们在亲其师中信其道。
总之,美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本身就能传递给幼儿各种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如不乱丢纸张、对老师有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等。当孩子们融入健康向上的美好文化氛围之中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的影响和熏陶。这就是以“美”激“情”,能够培养孩子的善良和真情,为其人格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日常渗透教育,以情动情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渗透性,即应将道德品质的教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所有活动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人的各种社会交往之中,促进情景交融,以情动情,从而形成强大的情意教育力量,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为此,教师应处处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和发现与幼儿息息相关的思想品德素材,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品德教育资源,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每周一次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应为幼儿深入浅出地讲解国旗与国歌的含义,为幼儿示范升国旗时的规范礼仪,并要求幼儿唱国歌时声音洪亮,以此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为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在每天的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勇敢、不怕困难的教育;结合日常盥洗、餐点、散步等生活环节,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爱护环境;教育幼儿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在教室里不做妨碍他人或伤害他人的事情;在户外活动、洗手、如厕时,能自觉排队等待。此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轮流照顾生态角里的植物和小动物,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爱心,以及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品质;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的能力,以及乐于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亲身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形成谦让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德;教育幼儿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说话走路要轻声慢步,使用物品要轻拿轻放,从小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在自由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幼儿与同伴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的培养;游戏结束后,应要求幼儿收拾、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品德习惯。结合学习、游戏、区域活动等,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大胆发言、爱惜学习用品等。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4]不仅可以正面强化幼儿的良好品质与行为,更是以情动情,促进幼儿自我教育的好途径。
三、开展互动的节日实践,以情促行
集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为一体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也是促进儿童道德认知外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淀的传统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等,都蕴含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5]每个节日都是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契机。笔者所在幼儿园围绕这些传统节日,精心设计了主题突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而且可操作性强、感染力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元宵节,我们组织全园幼儿在府文庙开展了“庆元宵,赏花灯暨仿古尊师活动”;“三八”节,我们将妈妈们请进课堂,她们带来了幼儿成长过程的照片,声情并茂地向幼儿介绍了妈妈养育子女的辛苦,提出了对孩子们的期望,孩子们也向妈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祝福;“五一”节,我们设计了题为“劳动真光荣”的调查表格,引导幼儿开展关于劳动者的调查活动,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职业,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及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方便,从而懂得尊重一切劳动者的劳动;国庆节,我们请来武警战士图文并茂地向幼儿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战士们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从小树立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此外,我们还针对幼儿行为缺失的方面,借助于相关节日,创设活动情景,实施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如当今的许多年轻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把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权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们冒着寒风酷暑接送孩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而孩子们却熟视无睹地、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老人们的无限关爱与呵护,稍有不满还大发脾气。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特地选择中秋节与重阳节,开展了系列“感恩与分享”教育活动。如中秋节创设了请家长一起来园过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孩子们喜欢吃的各种月饼,要是在家中,这些食物早已任由他们享用了,但在进入特定的情境后,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促使孩子们体验到了爱与被爱、与人分享的快乐,真正体会到了中秋团圆的意义,孩子们心中荡漾着感恩的情怀,纷纷主动把好吃的月饼端给了爷爷奶奶们。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更是设计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尊老敬老活动,如让大班幼儿走入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和百岁老人,邀请爷爷奶奶进入中、小班课堂开展联欢与分享的活动。在“家园社区联谊共度佳节”的感恩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千纸鹤与贺卡送到爷爷奶奶的手中,更是切身体验到了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爷爷奶奶看着孙子们的进步与成长也十分的宽慰和开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所有各个方面的特征与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这个首要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根基,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能否成人成才。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巩固,需要不断的反复教育,需要我们对德育工作常抓不懈;需要我们遵循循序渐进、言传身教的科学教育方法。可以说,幼儿园的各个环节所有活动都蕴含着德育意义,都可以作为德育的载体与途径,但能否变为现实,还需要教师有善于发现的眼光,能够捕捉到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与教育契机;有善于转化的能力,可以把品德教育合理而恰当地渗进其中,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情境的挑战与考验,作出理智的道德判断与行为,并将之积淀为自己的道德经验,促进自我良好品德的发展,成长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与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毛家瑞.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7.
[2]古秀蓉.理解情境——走向幼儿的伦理视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7:5.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7.
[4]陈央儿.用隐性规则引导幼儿有序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4,(6).
[5]金虹青.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