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中体现教育公平
我是一个爱给幼儿上课的教研员,因为给幼儿上课能使我产生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令我体验到与幼儿思维碰撞和互动成长的快乐。在最近执教的大班学习活动“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中,我又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了“设计因现场展现魅力,现场因互动更显价值”这句话的意义。
的确,一份设计完美的教学方案,其教学价值要靠师生共同演绎才能实现。在教学中,让每个幼儿有自我思考、自主表达和同伴互助的机会,让每个幼儿得到尊重、鼓励和提高,让每个幼儿获得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和激发后续学习的兴趣等,都应该是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经常会扪心自问:“在教学中,我对幼儿的提问和回应是否做到了公平?”
我认为,教学中的教育公平不仅应该体现在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上,还应该体现在教师提问后幼儿的回答以及教师后续的回应上。教师请幼儿回答问题时不能总是关注能力强的,还要关注能力弱的、个性内向的,更要关注坐在左右两边的幼儿,特别要记住不让幼儿因“漏网”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让幼儿“机会均等”“各抒己见”,应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具体体现吧。
在“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的教学过程中,当讲述至德沃夫爷爷摔伤后,我的提问与幼儿的回答是:
师:你们认为,这时候动物们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幼:爷爷、爷爷你不要担心,你的伤会好的。
师:除了跟爷爷说伤肯定会好的,还可以跟爷爷说什么呢?这个时候爷爷心里最担心的是什么事情?
幼:爷爷、爷爷我们会帮你造好房子的。
幼:爷爷、爷爷你要的房子我会帮你造好的,而且会很快造好的。
师:爷爷、爷爷你放心,我会帮你造好的!而且(教师加重语气)会很快造好的!“而且”这个词用得真好!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幼(集体):爷爷、爷爷我们会帮你造房子,而且会很快造好的。
在教学中我及时捕捉幼儿生成的关联词“而且”,在赞赏肯定之后请全体幼儿学习表述这一递进句,这不仅是对个别幼儿的肯定,也是将幼儿个体经验进行集体分享,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地位的平等,即“能者为师”“教学相长”。
又如,当森林小屋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建成后,在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我及时关注到一个女孩“与众不同”的表达:
师:动物们和爷爷一起生活,多么快乐呀!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幼:这就是先苦后甜。
师:什么是先苦后甜?你能告诉大家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幼:就是先很苦地把房子盖好,后面大家在房子里一起哈哈大笑。
师:你们觉得她这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掌声送给她。做任何事情一开始可能都会很辛苦,然后才会有甜。苦就是很辛苦,大家造森林小屋出了很多汗,花了很多力气,包括爷爷受伤了。甜就是最后房子造好了,大家住在一起,非常快乐。你们觉得这个森林小屋现在变成一间什么样的小屋了?
幼:可以开派对的小屋。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
幼:充满欢笑声的小屋、开心的小屋、美丽的小屋、团结的小屋……
师:对,团结起来力量大,所以小屋最后造成了。
以上师幼对话,我努力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不仅强调幼儿表达的生动与丰富,更看重幼儿在阅读作品中所传递出的美好情感,让幼儿分享经验,获得来自同伴的新经验,并进而深化对“齐心协力”“人多力量大”等主题价值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我以为,“有教无痕”也能体现教育公平。
再如,当教学进入最后的环节,请幼儿表达“你有自己的心愿吗?和大家说一说”时,面对个别幼儿“将来要做大队长”“想做执勤的人”等心愿,我及时回应:“大队长不光需要成绩好,还需要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哦!”“想做执勤的人,这可是一个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心愿。”
面对“课堂中,我对幼儿公平吗”的自问自省,我感悟到:教师应提高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度”,面对幼儿的回答,要做到耐心倾听、准确判断、认真理解,并做到因人而异地及时给予回应,其中,对幼儿合情合理的观点要认同与接纳,对幼儿与众不同的观点要赞赏与追问,对幼儿不清晰的表述要梳理与示范,对一些特殊幼儿(性格胆怯不敢举手、表达能力弱、思维不够活跃等)则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包容与引导……
总之,在课堂中,幼儿和教师既是平等的对话者,又是互动的双主体。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