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幼儿教师网出品

体教育活动中的“等待”
责任编辑:猫儿teamo
上传时间:2012-10-16
关键词: 幼儿园 集体教学活动 等待
2012-10-16总第 40325 期 >> 查看往期微专题

体教育活动中的“等待”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等待现象。如何减少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消极等待,追求教学有效性,增加有效学习时间,是幼儿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1、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对于消极等待的应对策略。
(1)集体教学活动中物质因素主要是幼儿操作材料的投放。材料投放不足往往带来消极等待。材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材料又是幼儿表现、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柱,很多集体教学活动要依靠材料来达成教学目标,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要投放丰富的有使用价值的活动材料
(2)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个体的差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带来消极等待现象。就拿美术教学活动来讲,往往会看到,有的幼儿由于绘画能力强很快就作完了画,来交给教师,对教师说“老师我画好了!”但有的幼儿这方面能力较差或动作慢,就经常拖时间,这时有的教师就让画完的幼儿坐在座位上,等没画完的幼儿一起进入活动的下一环节。这样就产生了消极等待。同时,教师对活动内容的熟悉程度大大的制约着活动开展的进度和时间,如果不熟悉也就是教师没有预设,往往导致环节的脱节、教师自己语言的重复,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消极等待。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若没能有效、科学的安排每一个过渡环节,会导致环节过渡的不流畅、不紧凑,从而导致消极等待的出现。如在绘画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经常让先完成的幼儿在一边等,等全部画好再惯例性的一起讲评。由此可见教师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将活动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尤为突出。
2、集体教育活动中对于“非消极等待”的应对策略: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必要的时间,等待幼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提问后。通常,教师们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大致在0.7~1.4秒之间。超过等待时间,如果幼儿还没有做出回应,教师就可能“启发”“引导”“提示”,继而或说出答案,或换另外一名幼儿。然而,当幼儿面对教师的一个问题时,他确实需要一些自己的、不受干扰的时间。当我们“启发”“引导”时,幼儿的思考可能被打断,而且这些“启发”“引导”对幼儿可能意味着一系列的新问题,他又必须花时间去理解。

(2)幼儿回答问题后。一名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幼儿一段等待时间。这段等待时间是给其他的听者的,他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思考:回答者说了些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我是否同意,我想说点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引发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赞成与反对、对话与冲突。

(3)教师想介入幼儿活动时。教师们常常采用“你们正在做什么?”“你搭的这个是什么呀?”“你画的是什么呀?”这样的提问介入幼儿的活动。其实我们最好能够等一等,看一看、猜一猜幼儿正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然后根据幼儿的所做、所说、所想介入他们的活动,这样可能会更适宜。

(4)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有错误时。教师可能会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比如说“真的是这样的吗?你再这样做,看看还是不是这样的”,或者直接告诉幼儿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至于为什么,“回去问爸爸妈妈”或者“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一次两次如此处理无可厚非,但若将其作为一条“原则”,则有些不妥。

(5)当幼儿提问时。有不少的家长和老师都怕幼儿提问,因为他们的许多问题无法或难于回答。认真地思考,再回答幼儿,是对幼儿提问的极大尊重。等待片刻,做“不思其解”状,然后问幼儿:“这个我可真不知道,你认为是为什么呢?”“你猜想的答案是什么呢?”当我们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当他们开始积极思考、猜想的时候,他们又获得了一次挑战与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