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幼儿教师网出品

孩子之间的“战争”
责任编辑:猫儿teamo
上传时间:2013-05-10
关键词: 幼儿社会性发展 孩子之间战争
2013-05-10总第 44189 期 >> 查看往期微专题

孩子之间的“战争”

孩子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争执、摩擦,从而产生一些不友好的行为,引起一些小小的“战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小事故”呢?
 
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
 
孩子之间的“战争”多数是因为缺乏交往的技巧、不会谦让引起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教他们掌握一些礼貌用语,包括“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同时也要在平时教给他们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把自己的玩具、食品拿出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遇到难题一起协商,共同解决;遇到同伴有困难主动上前帮助;同伴生病了,要给予安慰,同伴过生日了,送上自己的祝福;要懂得谦让,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先让同伴玩,然后自己再玩;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要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等。
交往能力是孩子的重要能力之一,家长平常要注意给孩子提供与小伙伴共同玩耍的机会,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接触。只有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才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遇到困难或者被欺负时,就会以哭的形式来表达。家长要告诉他们: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同伴认为胆小、怯懦。当别人打过来时,要知道用手去挡或者避开,不能呆在原地不动。可以告诉打人的小朋友:“这样做是错误的!请你立即住手!要不我不会和你玩了!”
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认为这样是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有的家长认为别的孩子不好,就告诉孩子“以后不要和他一起玩了”,限制自己的孩子与其交往。这都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孩子还手不能解决问题,打来打去,会让他更受伤;不让他和小伙伴玩,则会剥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家长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不要小题大做,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应该赶快避开打人的孩子,告诉家长或老师,让他们去批评打人的小朋友。
 
冷处理
 
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告诉成人,长此以往会形成依赖的心理。其实对于孩子能解决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当出现争执、闹别扭现象时,不要马上出面干预,而是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进一步观察。因为孩子只有在自己亲自处理纠纷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孩子之间的争执是交往的一种调味剂,在争论、讨论、协商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孩子也会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如,友好相处、公平竞争等,也由此学会如何去面对一些小的挫折。
小孩子没有“吃亏”、“受委屈”这个概念的,家长不要强加给孩子这个概念,尽量不要去搀和孩子们之间的事情。我们或许可以从动物界学到一些东西:小狮子打打闹闹的时候,狮子妈妈和爸爸都懒懒地躺在一边,不理不管不干涉。因为它们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人的力量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虽然能够取得一时的和平与宁静,却阻挠了孩子生存技巧的开发进程。
 
当好裁判
 
不过成人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如果孩子们对这件事处理得很公正,成人应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受欺负的幼儿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那么就应该借这个机会帮助他们辨清是非,并让他们懂得不能纵容野蛮攻击别人的行为,同时要注意帮助那些性格懦弱、对别人的攻击一味退缩的孩子树立起勇敢、坚强的品格。
家长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应该持冷静的态度,理智地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出发。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对,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比他做得好。”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他们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家长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坚持一贯性原则,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