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学习
作者:袁贵仁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1-24
幼儿社会学习(young children’s social learning) 社会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和沃尔特斯(R.H.Walters)等人提出的,他们在对社会行为和人格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在社会情境中,个体许多新行为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习得。从学习的发生和结果角度看,幼儿的社会学习主要是指由幼儿的社会生活、学习经验所引起的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比较持久的变化。首先,幼儿社会学习的发生是由社会生活经验引起的。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社会环境刺激和幼儿自己的练习,更主要的是包括幼儿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在这里,幼儿是积极能动的活动主体;其次,社会学习的结果既可表现为幼儿外显的社会行为,也可能只是引起他们社会行为的潜能变化或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其效果是后显的、隐性的。但不管是外显行为或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都是比较持久的,对儿童后续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从学习内容角度看,幼儿的社会学习是指有关社会的学习。“社会”是与“自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既是人类(尤其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其内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发展不仅是智慧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性”形成和发展过程。幼儿的社会学习内容包括认识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按照社会群体的期望和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等方面。
社会学习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和积极的社会情感、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为更好地步入社会做好最初的,然而也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准备。幼儿的社会学习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相互促进、彼此渗透的结果,在幼儿社会学习过程中,这几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幼儿的社会学习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具有明显的反复性。个体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逐步积累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具有明显的反复性,这是由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水平低且不稳定决定的。具体表现在:首先,社会知识的学习缺乏一致性,易变化。由于受较少的社会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幼儿只能理解和掌握简单、初步的社会知识与要求,学习往往较肤浅;而且概括能力差,所学知识之间往往缺乏一致性。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幼儿的社会认知往往表现出不稳定状态,需要多次反复以后才有可能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社会知识。其次,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水平较低,受兴趣、愿望和理解等限制,往往以直觉的情绪体验形式展开,比较肤浅、不稳定,易受感染和暗示,受其影响,社会学习也不稳定;第三,幼儿的社会行为极易受各种情境的影响,常表现出言行脱节、行为不稳定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正是基于以上特点,教育中要允许幼儿社会学习出现重复和反复。②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幼儿是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社会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所进行的与他人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和游戏等各种活动都是幼儿的社会学习内容和过程。同时,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对幼儿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广泛地体现在社会学习的各个方面。幼儿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学习的任务才能有效地完成。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 幼儿间交流缺失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好好学习 自信 阅读人气:49
- 学习雷锋好榜样 wlight 阅读人气:2
- “护蛋体验”——增进幼儿社会情感 : 内容概要:根据近期...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