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课程实施
作者:袁贵仁主编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3-17
教师与课程实施(teachers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是关键的因素。教师“领悟”的课程,即对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原理的理解,对幼儿发展和学习特点的把握,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以及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及其行为的态度、反应的机敏性和技巧、应变的能力等等,都直接影响幼儿所“体验”的课程,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创造课堂文化 教师创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所谓“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教师对自己和幼儿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持的观点,给课堂文化加上一种特定的“气氛”或“底色”。比如,如果教师认为自己是权威人物,是知识的拥有者,幼儿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那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会对幼儿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指挥,不给或者很少给幼儿自由的余地;反之,如果教师视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视学习为一个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那么,就会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支持他们大胆尝试。这种课堂文化就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活泼的、充满人情味的。
有人用“两维法”(即从两个关键方面)来研究和描述课堂文化。第一方面称为“教学维度”,标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心的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是学生的学习;第二方面称“师生关系维度”,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亲疏程度(接近还是疏远)。
最理想的幼儿园课堂文化自然是在第二维度上建立起来的师幼关系:教师关注幼儿的学,在幼儿学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教,而且师生关系亲密,形成一种因亲其“师”而爱其“道”的潜在效应。
教师保障课程效果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效果的保障。课程方案需经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为幼儿的学习经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转化的关键。专业素养高的教师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将一个不太理想的活动方案改造得十分优秀。反之,再好的方案在一个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那里,可能也会变得平平淡淡,甚至漏洞百出。
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的教师,可以称为“专业化”了的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美国著名早期教育专家丽莲・凯兹(L.G.Katz)曾以一个幼儿教师经常遇到的“告状问题”(一个儿童到 老师面前投诉另一儿童不让他骑小三轮车)为例,说明专业化的教师和非专业人员的思维和反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专业化的教师首先会自问:“可以利用这一情境和机会帮助幼儿学习什么?怎样帮助?”为此,他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及社会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理解方式,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他知道,可以利用这一“事件”引导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如轮流、协商,克服困难,等待),发展幼儿的语用技能(用礼貌、清晰、对方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和个性品质(同情、助人的倾向;尝试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大度,不抱怨等)等。他也知道,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而避免潜在的消极影响。同时,专业化的老师还会试着把冲突双方在这次“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表现作比较,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发展变化,并引起对课程设计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思考。比如:这类问题最近是偶然发生还是经常出现?有无必要纳入计划进行专门教导?活动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安排是否是产生冲突的原因?有无调整的必要?等等。而非专业人员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人,最常见的反应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场纠纷?”在他们看来,当务之急是消除争端,争端消除则万事大吉。很少考虑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幼儿,引导其学习,“生成课程”。他们采取的常见办法或是转移注意、或是直接干涉、或是追究责任、或是简单说教等,只要问题能很快解决,或幼儿不再来烦自己,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这种解决办法对幼儿可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就顾不上了。
从这种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专业与非专业幼教人员的区别:专业人员的反应包含了利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其见解来作判断,其目的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则大多是当时的情况,以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来决定行为反应,而不是以如何有利于儿童长期的发展利益为目标。也可以体会到“专业化”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即使受过一般专业教育的老师,也未必马上就达到了“专业化”的水平。这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各种形态的教学语言的运用、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及教室管理的策略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地研究。
此外,课程实施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态度、言行和管理方式等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放办园,扩展幼儿发展的空间。
教师创造课堂文化 教师创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所谓“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教师对自己和幼儿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持的观点,给课堂文化加上一种特定的“气氛”或“底色”。比如,如果教师认为自己是权威人物,是知识的拥有者,幼儿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那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会对幼儿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指挥,不给或者很少给幼儿自由的余地;反之,如果教师视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视学习为一个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那么,就会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支持他们大胆尝试。这种课堂文化就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活泼的、充满人情味的。
有人用“两维法”(即从两个关键方面)来研究和描述课堂文化。第一方面称为“教学维度”,标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心的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是学生的学习;第二方面称“师生关系维度”,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亲疏程度(接近还是疏远)。
最理想的幼儿园课堂文化自然是在第二维度上建立起来的师幼关系:教师关注幼儿的学,在幼儿学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教,而且师生关系亲密,形成一种因亲其“师”而爱其“道”的潜在效应。
教师保障课程效果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效果的保障。课程方案需经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为幼儿的学习经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转化的关键。专业素养高的教师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将一个不太理想的活动方案改造得十分优秀。反之,再好的方案在一个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那里,可能也会变得平平淡淡,甚至漏洞百出。
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的教师,可以称为“专业化”了的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美国著名早期教育专家丽莲・凯兹(L.G.Katz)曾以一个幼儿教师经常遇到的“告状问题”(一个儿
专业化的教师首先会自问:“可以利用这一情境和机会帮助幼儿学习什么?怎样帮助?”为此,他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及社会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理解方式,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他知道,可以利用这一“事件”引导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如轮流、协商,克服困难,等待),发展幼儿的语用技能(用礼貌、清晰、对方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和个性品质(同情、助人的倾向;尝试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大度,不抱怨等)等。他也知道,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而避免潜在的消极影响。同时,专业化的老师还会试着把冲突双方在这次“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表现作比较,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发展变化,并引起对课程设计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思考。比如:这类问题最近是偶然发生还是经常出现?有无必要纳入计划进行专门教导?活动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安排是否是产生冲突的原因?有无调整的必要?等等。而非专业人员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人,最常见的反应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场纠纷?”在他们看来,当务之急是消除争端,争端消除则万事大吉。很少考虑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幼儿,引导其学习,“生成课程”。他们采取的常见办法或是转移注意、或是直接干涉、或是追究责任、或是简单说教等,只要问题能很快解决,或幼儿不再来烦自己,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这种解决办法对幼儿可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就顾不上了。
从这种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专业与非专业幼教人员的区别:专业人员的反应包含了利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其见解来作判断,其目的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则大多是当时的情况,以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来决定行为反应,而不是以如何有利于儿童长期的发展利益为目标。也可以体会到“专业化”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即使受过一般专业教育的老师,也未必马上就达到了“专业化”的水平。这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各种形态的教学语言的运用、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及教室管理的策略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地研究。
上一篇: 直接教学
下一篇: 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剑桥幼儿英语课程怎么样 郝婧 阅读人气:9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把饭弄撒,整天就跟在他们后面处理各种事情。现在... yxm 阅读人气:438
- ...解自然一个大好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 A-vicky 阅读人气:19
相关文章
周排行
- 1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 2 当前园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
- 3 幼儿园课程组织基本原则
- 4 亲水 会水 护水——幼儿园“水活动”...
- 5 幼儿教育观
- 6 幼儿园课程
- 7 单元主题活动
- 8 让游戏成为幼儿的生活常态——浅议...
- 9 幼儿园课程目标
- 10 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