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田野成为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的殿堂
作者:周娟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09-26
更多有关“自然角”精彩内容,请关注教师网2012年专题——
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做教材,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培养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人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带领幼儿走进田野,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探求新的知识,让田野成为幼儿学习自然科学的殿堂,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一、走进田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自身所处的外部世界,并努力适应周围环境。当幼儿处于田间地头,面对未曾见过的新鲜事物时,他们个个变得好奇、好问、好探究。比如,草莓是幼儿喜爱吃的水果,可他们却不知道草莓是长在哪儿,长什么样子的。带着疑问与好奇,我们带领幼儿走进了种植草莓的大棚。他们挎着小篮子,瞪着大眼睛,兴奋地在草莓棚里观察着、发现着。有的幼儿发现草莓刚长出来的是绿的不是红的;有的幼儿发现草莓开的是小白花;有的幼儿发现草莓的叶子是绿色的,像把小圆扇子……幼儿的发现多得出人意料,他们的提问也层出不穷。对幼儿所提的问题,我们请种草莓的果农一一作答。活动结束后,幼儿品尝着自己采摘的草莓觉得格外香甜,品尝时大家还讨论出:吃不完的草莓可以榨草莓汁;滤出的草莓渣加上白糖可以做成草莓酱等。可见,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了解了许多有关草莓的知识。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因此,让幼儿在田野中进行自然科学探索是保护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有效手段。
二、走进田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在大自然,每个幼儿都会通过自己的手、眼、脑,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积累经验。秋天,葡萄熟了,当幼儿听说要带他们去摘葡萄时,个个欣喜若狂,因为他们都很想探究有关葡萄的秘密。一进葡萄园,他们就被一排一排的葡萄架吸引住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许多问题:为什么葡萄上都要套个纸袋子?为什么一样的葡萄藤上有的长绿葡萄,有的长紫葡萄?为什么要搭这么高的架子……在与农民的交谈中,幼儿了解到种植葡萄的秘诀,如:种葡萄要搭高架子,是为了让葡萄藤爬高一点,以免葡萄藤横躺在地上结不出好吃的葡萄。在活动结束后的葡萄展示会上,幼儿交流了有关葡萄的知识,如:葡萄汁可以做成饮料;葡萄可以晒成好吃的葡萄干;葡萄可以酿造葡萄酒;葡萄有治疗咳嗽、哮喘的作用等。这些知识、经验都是幼儿自己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不是教会而是学会的。检测幼儿有没有学会,不是问“你知道吗”,而是要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幼儿不能解释他是怎么知道的,就说明他还没有知其所以然,这种“学”是源自于个体的认知冲突。当城市里的幼儿置身于农村这个陌生环境中,处处都是新奇的事物,他们的认知冲突不断发生,从而引发幼儿在田野间的主动观察、探索,完成知识经验的积累。
三、走进田野,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强调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并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幼儿在田间劳作所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必须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与操作,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葡萄变成酒是多么神奇的事啊!”从幼儿的眼中我们读到了他们对揭开这一秘密的渴望。怎样才能让葡萄变成酒呢?为解开这一谜团,我们鼓励幼儿把从葡萄园采摘来的葡萄酿造成葡萄酒。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尝试了各种酿造方法,并对葡萄发酵变成酒的全过程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他们发现有的瓶子里的葡萄发霉变质,而有的瓶子里的葡萄酿出了甜葡萄酒。通过总结,幼儿筛选出最科学、合理的酿造方法,解决了葡萄酒变质的问题。虽然我们采用的是最朴素、最简单的酿造方法,也让幼儿体验了酿酒成功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如何通过实践来探索解决问题与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走进田野,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田野间探索自然科学知识,幼儿的双手能得以充分的解放。诱人的草莓,鲜嫩的蚕豆,可口的西瓜……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劳作才能获得回报。他们在动手参与劳动时体验到了快乐,从而变得乐于动手,勤于动手。
在一次田野探索活动中,有个幼儿惊奇地发现田埂边几株不起眼的植物上结着几个果子,剥开一看,里面竟是我们经常能吃到的蚕豆。蚕豆为什么会长在这儿?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幼儿又有了新的疑问。我没有立刻给幼儿解答,而是与当地农户做了个约定:到了种蚕豆的季节,请农户空出一块田,让幼儿当回“小农民”,亲手种一次蚕豆。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幼儿来说,这可是既神秘又新奇的事情。种蚕豆那天,幼儿都很兴奋,非常积极地投入到种植活动中。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种蚕豆的方法,了解到废弃的麦秆灰可以撒在田里做蚕豆生长所需的肥料,而且萌发了初步的环保意识。蚕豆成熟了,该收获了,幼儿又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将采摘的蚕豆穿成串,请农户用传统方法煮熟,大家一起品尝着带有清香味儿的蚕豆,都觉得很好吃。当幼儿把自种自收的蚕豆送给亲戚朋友时,幼儿都会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在得到别人赞叹的同时,他们体验着与别人分享劳动果实的愉悦。
五、走进田野,增进幼儿的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自然科学活动中,幼儿不仅要学习科学,还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田野间观察、探索、劳作时,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这些都会通过幼儿的思考形成想法,然后通过语言交流梳理信息,进而明晰事物的特征和关系。在对探索过程与结果的表达、交流中,幼儿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与农民交谈,与同伴讨论、争辩、解释都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幼儿都乐于表达和交流,而通过观点相互碰撞建构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反过来也会帮助幼儿形成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让幼儿走进田野进行自然科学的探索学习,不仅能使幼儿得到真正的解放,还可以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编辑:cicy
上一篇: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层级分类”
下一篇: 在科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样的“监工”之下,孩子觉得自己不是个自由的人,岂... 英子 阅读人气:361
- 如何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让幼儿喜欢上跟老师沟通、... 木子姐姐 阅读人气:13
- 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幼儿能够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 偶只是一个橘子 阅读人气:10
- ...宝宝来到学校。“护蛋”活动从早晨开始后,孩子们个... 淡颜墨青 阅读人气: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