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
作者:王洁 来源: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传时间:2010-04-17
近年来,“园本教研”这个词逐渐被一线教师所熟悉,也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中被实践。然而,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在“园本教研”的旗帜下,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所做的“园本教研”的指向、方法和策略等都不同。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以下笔者将从一个实例的分析出发,提出一些关于园本教研的想法和做法。
一、实例:围绕“美丽的朱家角”展开的园本教研
下表是某园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远远没有结束的案例,它呈现的是一段教师在专业引领下集体讨论、群体学习、不断改进教学行为、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活动实录
|
分析
|
【开始】本次园本教研活动围绕着项老师执教的主题活动“美丽的朱家角”展开,该活动的目标为:1.通过幼儿的分享与交流,萌发爱家乡的美好情感;2.在讲讲议议中,清楚连贯地表达搜集与朱家角有关材料过程中发生的事情:3.愿意倾听同伴的讲述,发展语言表达的能力。
【集体观课后的发现】教师们在集体观课后,发现项老师的设计理念与组织策略同现场幼儿的活动状态之间有着很大的落差。
主要表现在:1.活动中幼儿的关注点仅停留在对搜集材料的指认上,语言单调而乏味:2.活动形式很丰富,有小组交流、个别汇报等,场面热闹,幼儿情绪也高,但从活动现场看,幼儿的兴趣点是游离于整个活动的……
【共同面对教学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项老师有些沮丧,其他教师一下子也提不出解决方法。这时教研组长给大家介绍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针对项老师课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阅读了其中一些片段,并特别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进行了讨论。
【从理论中寻找启示】幼儿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而非手段,兴趣应成为幼儿达到较高学习水平的一种推动力。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要引出兴趣背后幼儿的真正需要,并帮助他们利用周围现实的客观条件,深入兴趣,将兴趣转化为问题,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寻求专业支持】另外,园长还请了区教研室的程老师给大家做关于“如何开展幼儿主题活动”的专题培训。之后,教师们一起讨论,重新设计“美丽的朱家角”的活动教案。
【第二次教学设计】第二次活动从幼儿在朱家角秋游活动中最关注的“粽子”切入,整个活动过程为:重温秋游活动——搜集关于粽子的资料——关于粽子的阅读活动——尝试包粽子——品尝粽子——围绕粽子的分享活动
【第二次观课后的新发现】和上次相比,幼儿都很投入活动,他们想讲、愿讲、敢讲、能讲、也会讲。
【执教老师的反思】在反馈会议上,项老师谈到:“本次活动之后,幼儿已不仅仅满足于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对朱家角的感受了,他们不仅尝试着用积木拼搭朱家角的桥,还用蜡笔绘制在朱家角看到的手工艺品,有的幼儿甚至模仿朱家角北大街上的店铺玩起了小商店的游戏。”
【共同达成新的认识】教师们在教研之后达成共识:教师应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多样的材料,支持幼儿用自己的各种“语言”来探索,用各种表征形式来表达对朱家角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教师们开始为项老师的第三次“美丽的朱家角”活动出谋划策……
|
活动是在正常的教学状态下进行的。
观课之后有议论和总结,再由关键人员组织教师共同学习。
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理论学习,能够帮助教师理清内心的纠结,明确行动的方向。
充分利用外部的专业支持很重要。
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还需要行动跟进。
“以学论教”,由幼儿的不同的表现来反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问题引导之下,达成共识,形成新的教学策略。
|
二、我们所倡导的园本教研的特点
(一)目的: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园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探究工作情境的背景,重在发展教师的行动智慧。它的意义在于:打破长期专家统领的“理论研究”和教师的“实践操作”之间的藩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空间。整个过程中,一群教师尝试着将某种教学理论或者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或者尝试着针对自己教学行为中的某种缺失加以改进。这个过程的重点不在于发展出具体可见的“产品”,即不在于“打磨”出一节优质课,重要的是教师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具体行动方法的改进。
(二)方式: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
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群用心的教师在实践中采取不同的行动改善现状,将学习建立在有效的实践基础上。这样的学习活动将注意力放在与教师紧密关联的课堂,学习不是为了寻求答案(事实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而是群体通过交流和反思,以建设性的方式通过经验进行学习的具体过程。我们倡导的园本教研就是这样一种——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合作参与是园本教研的重要精神特质之一,因为教师的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是在实践即行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需要参与者分工合作、经验分享、共同做出教育或教学上的决定。可以说,教师的研究过程是合作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们组成的一个合作团队,彼此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使实际的工作过程变成一个协作研究的过程,使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
(四)成果:强调个人的行动智慧,更重视教学行为的改进
以一个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园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经验。园本教研不是以解决个别问题而告终,而是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又围绕着新的问题而展开,旨在谋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结合。鉴于此,园本教研的成果归根结底在于为教师提供一种处置性经验,这种经验是在展开问题的反复建构与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个人的行动智慧,但经验的习得最终还是为了教学行为的改进。
三、我们可以怎么做
(一)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
一般来说,园本教研中的问题大都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即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常常没有既定的规则和答案,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重新分析后才能解决,如区角活动中教师如何介入幼儿的探究活动、结构性材料的投入如何支持幼儿的动手做等。实践中,确立园本教研主题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诊断的过程,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步骤:
1.参照目标,寻找“应该是”与“现状是”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是幼儿的现状与既定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2.课堂观察,厘清问题产生的情
境脉络。具体操作中,往往是教师团队
共同观察一堂课,通过对实际活动的
调查,去寻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和问题。
3.反馈会议,聚焦关键问题。在具体操作的时候,需要考虑:所面临的“问题”是否真正构成问题:这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表面现象;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是否有必要或是否有可能通过园本教研的途径来解决。
(二)同伴互助,让差异推动进取
教师的工作结构、工作特点以及工作环境决定了绝大多数教师在很多时候都是“孤军奋战”,很少有相互交流分享的机会。但是,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教室里所发生的事情的讨论、对话,虽然不能告诉人们所不了解的事情,但它可以帮助人们以新的视角来了解知道的事情。借助这样的讨论,可以引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并且更具健全、更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
当然,园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需要教师几方面的技能: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这些技能是需要在园本教研活动中不断培植的。
(三)“课堂观察”技术的介入
与一般的听课评课相比,“课堂观察”似乎更像是一种“技术”。大多数教学问题都是镶嵌于课堂实际情境中的,通过对课堂的深入观察,可以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给出量化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促使教师依据事实分析、判断和自我反思,进而改进并获得发展的素材。
在这种课堂观察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要考虑。首先,执教者和观察者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在互相支持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和观察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第二,课堂观察的重点不是评价一节课,不是批判不成功的教学行为,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教学成功的策略;第三,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中客观的、可观测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而不是缺乏事实依据的价值判断;第四,教师应该从数据中形成有关教学的推论,并且鼓励教师运用数据建构今后可以检验的假设;第五,每一轮观察都是基于前一轮观察的结果,是一个行为跟进的过程。
课堂观察最基本的形式是“三段式流程”:课前会议一课堂观察一反馈会议。这个三段式流程为教师同伴合作观察课堂,为教师合作的课例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具体操作是,一个教师小组共同对教学活动给予近距离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就“教师在课堂中的真实行为”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对话,最后形成具体的改进方案。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园本教研:让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
下一篇: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我马上是一名男幼师,这几天实习,真希望更多的家长理... 郝建明 阅读人气:34
- 做一个幸福的幼儿教师 阅读人气:13
- 作为教师应不应该画淡妆上班?你们幼儿园要求了吗?为... 蛊蛊 阅读人气:43
- 请问怎么考教师资格证! SherryWu 阅读人气:30
- 新手教师怎么组织新入学小班幼儿 Y3 阅读人气: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