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0-05-26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但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成为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成为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
一
笔者考察了我市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结果发现: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也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并且,在区域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出现,但还存在着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1、区域设置形式化
各
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可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孩子“光顾”的现象。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
3、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教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
3、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教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
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还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觉得幼儿自己能玩就行,教师只要管管不出事就可以了,以致于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二
在愈来愈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日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活动是促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使每一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地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那么,如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不断焕发其生命的活力呢?就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区域设置——以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优化组合,实现教学与发展的最佳效益
杜威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活动区。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在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共同来设置以下区域:学习性区域、社会性区域、运动性区域。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一个初浅界定:
学习性区域: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
社会性区域: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运动性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场地和合适的运动器械,让其自由选择,促进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
并努力做到:
1、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习性区域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往往受到幼儿教师的更多关注,但同时,社会性区域活动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关注学习性区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社会性区域的价值,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同时,有两
学习性区域: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
社会性区域: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运动性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场地和合适的运动器械,让其自由选择,促进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
并努力做到:
1、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习性区域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往往受到幼儿教师的更多关注,但同时,社会性区域活动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关注学习性区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社会性区域的价值,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同时,有两
点需要——特别提醒
第一:由于学习性区域在活动时的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社会性区域活动时比较热闹,所以,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第二: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的比例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设置原则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侧重社会性区域活动,但同时也纳入一定的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侧重学习性区域活动,但也保留一定的社会性区域。
对于运动性区域,其活动原则是:统筹安排,自由选择。即可由幼儿园根据活动器具的适用对象的不同,统一列出活动安排表,做到:每个班级每天至少有三种以上的活动器具,且一周的活动器材各不相同;在具体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同班、平行班、混合年龄班同时交互开展,以起到大带小、小学大的作用。
2、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
因为有些主题内容确实难以在区域活动中体现,所以,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一般来说,像数学区、感知区、阅读区等,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如在大班的《我爱家乡——金平湖》的主题活动中,建构区的活动内容可以是让孩子搭建平湖的标志性建筑,如当湖桥、报本塔、关帝庙商城等,美工区的活动可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描绘美丽的平湖;阅读区中可投放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来的关于平湖的地图、图片、画册等等,这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区中相互分享,真正发挥区域
第一:由于学习性区域在活动时的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社会性区域活动时比较热闹,所以,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第二: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的比例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设置原则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侧重社会性区域活动,但同时也纳入一定的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侧重学习性区域活动,但也保留一定的社会性区域。
对于运动性区域,其活动原则是:统筹安排,自由选择。即可由幼儿园根据活动器具的适用对象的不同,统一列出活动安排表,做到:每个班级每天至少有三种以上的活动器具,且一周的活动器材各不相同;在具体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同班、平行班、混合年龄班同时交互开展,以起到大带小、小学大的作用。
2、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
因为有些主题内容确实难以在区域活动中体现,所以,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一般来说,像数学区、感知区、阅读区等,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如在大班的《我爱家乡——金平湖》的主题活动中,建构区的活动内容可以是让孩子搭建平湖的标志性建筑,如当湖桥、报本塔、关帝庙商城等,美工区的活动可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描绘美丽的平湖;阅读区中可投放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来的关于平湖的地图、图片、画册等等,这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区中相互分享,真正发挥区域
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
3、学习性区域活动内容的来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或下放
通过对新《纲要》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活动的反思,我们发现,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①,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而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区域活动因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不失为落实幼儿园课程的有利补充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将学习性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主要体现在:
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
在区域的设置方面,由于立足点是“开放”,大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可以在各个区域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使
3、学习性区域活动内容的来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或下放
通过对新《纲要》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活动的反思,我们发现,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①,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而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区域活动因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不失为落实幼儿园课程的有利补充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将学习性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主要体现在:
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
在区域的设置方面,由于立足点是“开放”,大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可以在各个区域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使
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二)材料投放——以积极的姿态,层层递进,启发创造,为幼儿新的进一步发展积蓄准备条件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幼儿的做法,而是主张教育者以学习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坚信:“小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②,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各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应遵循:
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①首先,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
②递进性的材料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会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
(二)材料投放——以积极的姿态,层层递进,启发创造,为幼儿新的进一步发展积蓄准备条件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幼儿的做法,而是主张教育者以学习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坚信:“小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②,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各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应遵循:
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①首先,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
②递进性的材料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会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区”,让孩子学习“喂食”,如果仅让孩子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中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练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做出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孩子就可以饶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跟小动物交谈呢。另外,对于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纸偶、花边等,我们应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①形式要丰富多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这就需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例如,在幼儿学习组成的时候,可以安排超市、拔萝卜、走飞行棋等多种内容,幼儿可以通过逛超市、下棋等来完成目标,这样孩子们对数学区就会有新鲜感,始终充满兴趣。
②功能多样。因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
③品种多样。可以有成形玩具(现有的)、自然玩具(豆、米、硬币等)以及自制玩具(如我们教师自制的孔雀计算板、绕线猫咪等)。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小孩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③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能充分解放出来,在为孩子提供探索、操作的材料时,教师应做到:
①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如孩子需要4个圆形,却只提供给他们3个,另一个得自己想办法,这并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里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即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没有能力解决,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或物质上的支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纲要》中指出: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挖掘并利用一些本土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来开展区域活动,旨在发展孩子对本土资源的认同和亲社会行为,进而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试试、做做,从而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三)教师角色——以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①形式要丰富多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这就需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例如,在幼儿学习组成的时候,可以安排超市、拔萝卜、走飞行棋等多种内容,幼儿可以通过逛超市、下棋等来完成目标,这样孩子们对数学区就会有新鲜感,始终充满兴趣。
②功能多样。因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
③品种多样。可以有成形玩具(现有的)、自然玩具(豆、米、硬币等)以及自制玩具(如我们教师自制的孔雀计算板、绕线猫咪等)。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小孩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③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能充分解放出来,在为孩子提供探索、操作的材料时,教师应做到:
①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如孩子需要4个圆形,却只提供给他们3个,另一个得自己想办法,这并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里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即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没有能力解决,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或物质上的支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纲要》中指出: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挖掘并利用一些本土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来开展区域活动,旨在发展孩子对本土资源的认同和亲社会行为,进而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试试、做做,从而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三)教师角色——以
活动伙伴和指导者的姿态,热情参与,理性指导,让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应、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并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 教师是孩子的活动伙伴
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活动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教师的这种活动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使还在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更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活动伙伴的身份要求我们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性。
(二)教师是一个有意识的指导者
区域活动时,
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并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 教师是孩子的活动伙伴
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活动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教师的这种活动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使还在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更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活动伙伴的身份要求我们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性。
(二)教师是一个有意识的指导者
区域活动时,
教师还应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幼儿活动时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不能仅仅作为纪律的维护者和规则的体现者,站在孩子活动以外去监督裁判其行为,而应注意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实现和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教师应将教育目的藏而不见,与幼儿亦师亦友,与他们平等相处,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协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自由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开放教育讲求的是理念及态度的落实,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开放教育的精神,那么规划的环境也将失去生命力。
(三)指导要讲求艺术性
孩子在探索学习时,教师要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孩子最多的活动。当孩子的行为或希望得到认可时,当孩子发生困难,如纠纷而使活动出现停顿、有放弃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且介入时的语言指导要讲求艺术性。小班应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三)指导要讲求艺术性
孩子在探索学习时,教师要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孩子最多的活动。当孩子的行为或希望得到认可时,当孩子发生困难,如纠纷而使活动出现停顿、有放弃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且介入时的语言指导要讲求艺术性。小班应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因为中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已逐渐增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发、指导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因为大班孩子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这些年,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演绎出既符合他们能力和水平又超过原有能力和水平的一台又一台的生动话剧,从而让区域活动不断涌现出其生命的灵动与活力!
[ 引 文 注 释 ]
① 转引自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年版,第30页
② 转引自徐大文,吴为公:《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001年版,第521页
③ 转引自徐大文,吴为公:《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001年版,第389页
④ 转引自徐大文,吴为公:《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001年版,第917页
[ 参 考 文 献 ]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颜秋.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90
[2] 陈磊.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6
这些年,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演绎出既符合他们能力和水平又超过原有能力和水平的一台又一台的生动话剧,从而让区域活动不断涌现出其生命的灵动与活力!
[ 引 文 注 释 ]
① 转引自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年版,第30页
② 转引自徐大文,吴为公:《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001年版,第521页
③ 转引自徐大文,吴为公:《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001年版,第389页
④ 转引自徐大文,吴为公:《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001年版,第917页
[ 参 考 文 献 ]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颜秋.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90
[2] 陈磊.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6
编辑:elain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
论文
区域活动的缺失和对策
上一篇: 游戏评价中的情感演绎
下一篇: 幼儿理论教育:“超前教育”适得其反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主题“服装”要衬托到每个区域要怎么去衬托进去?? 陈胖子 阅读人气:9
- 美工区属于什么性质区域(探索性,表现性还是欣赏性) 美妙 阅读人气:7
- 第一次代中班!第一天怎么组织活动!组织什么活动? 面具爱人 阅读人气:66
- 小班语言活动《放风筝》求活动过程 Poison 阅读人气:37
- 注意力缺失 七七1234567 阅读人气:12
相关文章
周排行
- 1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 2 学习一故事:发现孩子的“哇时刻”
- 3 儿童观
- 4 移情
- 5 幼儿发展评价意义
- 6 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教育活动
- 7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
- 8 幼儿园教育:理论的错读、误用与...
- 9 探索社区早教活动站的联动运行模...
- 10 一个早已提出却难以得到关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