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苏莲琴 来源:上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传时间:2010-09-27
幼小衔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此,上海市教委陆续出台《上海市幼儿园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与《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等文件,为幼儿园和小学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幼小衔接活动的三个目标: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为落实市教委指导意见,有效减缓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我区启动了“区校联动、小幼结对”的市级课题,对两个学段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实现有效对接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聚焦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点带面、幼小联动,以此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启动调研,了解现状
课题启动之初,我们开展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明白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强烈的衔接愿望,但长期以来,两个学段各自为政、各行其道,缺乏沟通和交流,缺少实实在在的对接.教育重复或互相脱节的现象较多,甚至还有诸多衔接盲区。
二、统筹思考,寻找对接策略
我们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觉得小学和幼儿园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了解是关键,它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上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1.互访课堂、互动教研。小学和幼儿园敞开大门,我们和小学教研员、教师一起走进小学和幼儿园,进入课堂,了解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园大班教师都教些什么,是怎么教的,孩子的学情又是怎样的,内容是否衔接,教学方法的差异大不大。在随后的教研中,大家放开思想、畅所欲言。如关于坐姿问题,小学一年级教师强调课堂规范,要求学生“坐如钟”,稍有偏差即提醒,对此小学教研员是认同的。而我们则认为,孩子持某种姿势时间过长会产生疲劳,因此教师对孩子适当调整姿势应给予理解。又如用笔问题,小学一年级教师强调书簿整洁,要求学生用2H铅笔写字。而我们则认为孩子手腕乏力,用HB铅笔写字不仅能减轻手腕疲劳,而且有助于正确握笔姿势的形成。再如课间奔跑问题,我们和小学教研员、教师一致认为不能“堵截”而应“疏导”,因为奔跑是孩子体能释放和宣泄的途径,关键是要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奔跑,哪些地方不可以,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一些适宜的游戏内容和方法。此外,小学教师在赞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同时,建议幼儿园教师更有智慧地设计和组织游戏。这种争论和建议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使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更使我们彼此了解了对方,更为可贵的是它促使我们一起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努力寻找适宜的方法。
2.区校(园)联动、共拟方案。幼小衔接工作应成为学校、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在幼儿园“入学预备期”的研究刚起步时,我们就成立了研究小组,仔细研读、理解市教委指导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基层园的互动,出台了《杨浦区幼儿园“入学预备期”活动实施方案》,对作息安排、课程要求、衔接评价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从而在区域层面整体、有序地推进衔接工作。
第一,作息时间。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满足幼儿运动和游戏的需要,体现动静交替的原则,保证自由活动、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积累丰富的多样化的活动体验。
●强调准时来园:我们要求大班幼儿每天早上8:15之前来园,不迟到。
●调整午睡时间:5月份每天减少15~30分钟;6月份每天减少30-45分钟。
●设置课间十分钟:变整段的自由活动时间为分散的课间休息,即在集体活动之间增加课间十分钟,并开发十分钟游戏内容。
●增加集体活动次数(见后)。
第二,课程安排。
确立大课程意识,坚持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思想,综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效应。
●显性课程
①课程内容
放大新课程中的相关主题。如将“我要上学了”设计为“我要毕业了”“我眼中的小学”“我喜欢的课堂”“我的小书包”四大主题模块,提供相关内容及活动方案。这些内容都上传到网上让教师共享,为教师有效实施衔接活动创造条件。
拓展集体活动的内容。为了不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我们建议幼儿园多增加体育活动、歌舞活动、智力游戏、阅读活动等。
②课时安排
合理增加集体活动次数,体现坡度:大班第二学期从3月份开始每周增加2~3次,即隔天增加1次,每周共7~8次;5月份开始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周10次;6月份每天上午2次,下午1次,每周1 5次。一次集体活动一般在30分钟之内。
●隐性课程
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影响。如创设“我的活动我安排”“天天来园不迟到”“我是值日生”等墙面布置内容,变全班统一规划安排的环境为个体包干管理的环境等,使环境成为幼儿自我安排、自我展示、自我激励的园地。此外,结合日常生活经常给幼儿布置一些小任务,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化任务与规则意识。
第三,衔接评价。
以幼小衔接目标为依据,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能力等核心要素作为评价内容。大班幼儿成长档案中增加“入学预备期”评价项目和内容,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运用活动即时评价、阶段小结评价、亲子合作评价等方式,让幼儿在评价中体验成长、成功的快乐。
区里出台的幼儿园“入学预备期”活动实施方案只是一种导向,我们期望以此引发大家的思考,倡导各幼儿园结合园情整体规划,实施方案。在这方面,研究小组里的幼儿园率先行动,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富有园本特色的实施方案。如同样是缩短午睡时间,有的是全园幼儿同时睡,大班幼儿提前起;有的是大班幼儿延迟睡,全园幼儿同时起。有的幼儿园结合课程特色,对区里的主题模块进行了部分调整。有的充分利用教师个人优势实行走班教学,受到幼儿欢迎。也有的实行暑期亲子评价,注入新要求,如连续用眼不超过30分钟,坚持运动,早起早睡,有规律地生活等。
小学、幼儿园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要做到对接并非易事。学科教育和综合教育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使衔接工作更显困难,但我们力求有所突破。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将聚焦小学一年级的综合活动,在内容、要求、方法上寻求突破。当然,我们深知这只是有形的、表层的对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的对接,我们将继续探索。
编辑:cicy
上一篇: 珠心算——幼小衔接
下一篇: 要正确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解自然一个大好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 A-vicky 阅读人气:19
- 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科学的与家长合作? 要你好看74143 阅读人气:21
- 想借鉴一篇与主题教育有关的论文,有没有人能帮帮我? 嘟嘟 阅读人气:13
- 剑桥幼儿英语课程怎么样 郝婧 阅读人气:9
- ...立即模仿之前幼儿表达的内容。 这些孩子真的...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