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研“预案”先行
作者:夏红 来源:普陀区豪园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10-16
有效教研应建立在教师的主观需要、真心参与、真诚交流、虚心借鉴等基础之上,而教研组长在此之前所做的活动预案非常重要。一份好的“教研预案”能帮助教师明确本次教研的内容以及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并改变教师在教研中参与热情不高、讨论问题漫无边际等现状。我的做法是:
“预案”应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
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积累有效运用大班幼儿倾听策略的案例和经验,提高教师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探寻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小衔接的内容,按照幼小衔接方案予以实施,提高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这些教研主题都是从教师的教研调查问卷中选择出来的。为此,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好课推荐活动——对“小熊请客”进行“一课三研”。
由于教研主题由教师参与确定,教师的教研参与权得到了体现,成效也是明显的。如针对幼小衔接工作,我们设计整理了多种有效的活动方案,有养成教育“好习惯调查表”“备忘录”“生活养成角”“我是值日生”“整理小抽屉”“小组活动”“任务卡”等活动;也有适应小学生活的“幼小衔接家长讲座”“参观小学”“小学老师来上课”“老师走班制”等活动,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解决了教材匮乏等问题。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教师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才能实现有效教研。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确定,应是从教师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让教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主动参与,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
“预案”要预设活动形式和环节
预设教研活动方案时应确定合适的教研形式,安排好各个活动环节。
“小熊请客”是同一活动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三次实践的研究活动,“春游计划”则采用了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进行多次实践的研究活动。“一课三研”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师们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掌握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来设计活动,把握培养目标,使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在集体设计、集体观摩、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并对自己和别人的教育行为进行审视,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往从未意识到的问题,并通过相互了解和经验分享来解决困惑。
“案例分享”我们采用了“网上交流”的形式。在交流前,教研组长在网上发布交流主题、要求和时间,各年级组教师在规定的时限内上网对所研案例展开交流。对照以往采用的现场交流形式,“网上交流”能让参与者有充裕的时间通过交谈详细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而作出正确评价,得到有益启示。
“成果展示”是一种“综合运用”的形式。我们曾经在大班组采用了此项活动形式。首先,我们精心做好课例准备,让两位青年教师在伙伴的帮助下对课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活动观摩后的讨论分为了小班组和中班组,让每位教师拥有研讨发言的机会。大班组的教师因为前期已参与过,便以自由选择的方式分别加入两组讨论,在其中承担排疑解惑的工作。小班组、中班组的研讨以问题争论的形式就事先准备的问题展开研讨。由于根据活动需要预设了观摩课例、分组讨论、问题争论等教研形式,既充分激发了大班组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又让小班组和中班组的教师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
我认为无论哪种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均可达到教研的目的,但关键是要激发广大教师的参与度,让教师在其中展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
实现“有效教研”,有很多种方法,做好“预案”只是其中的一种。作为教研组长,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只有真正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教研、能让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的教研才能受到教师欢迎,教师也才能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更富有成效。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