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在科学探究中记录的指导
作者:李春艳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1-14
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师有必要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图表、绘画等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帮助幼儿对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
【案例】在科学活动“认识水”中,教师提供了一个装满水的盆子、一个空盆子以及瓶子、勺子、漏斗等工具。通过“运水”游戏的开展,教师让孩子们认识水的各种特性,并对“运水”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分析】教师提供给小班幼儿的记录表形象直观、浅显易懂,且任务指向明确。因而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记录。而教师为大班幼儿提供的记录表则几乎是一张空白表,这让大班幼儿有了较大的自主记录空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同年龄幼儿的记录经验、记录能力等存在着差距。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记录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
一、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
1.小班幼儿一般只能关注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因此,教师可让小班幼儿记录事物外在的一些特征。比如,在观察了自然角中的植物后,教师可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和“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这些内容要求明确,易于小班幼儿操作。
2.中班幼儿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因此,教师可让中班幼儿比较记录事物的差异。比如,教师可选取差异明显的玉米和草莓来种植,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两者的叶子在颜色、形状、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
3.大班幼儿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因此,教师可将大班“自然角中的种植”活动的目标定为“能关注到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如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土壤、温度、阳光等”。比如,教师指导幼儿记录“冬季种在户外和放在暖气片上的植物生长上的不同”,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科学经验。
二、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
幼儿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发展特点,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特点与结构的记录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例如,在“植物长多高了”的活动中:
1.教师和小班幼儿一起制作了长颈鹿直尺,刻度用直观形象的水果图案表示。教师告诉幼儿:“长在地上的西瓜放在直尺的最下面,长在矮树上的西红柿放在直尺的中间,长在高树上的苹果放在直尺的最上面。”结果,幼儿在记录“植物长高了”时非常具体形象,如:“黄豆苗从西瓜处长到了西红柿处,又长到了苹果处。”
2.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则提供了卡通直尺,每隔lO厘米一个卡通图案,每个图案之间被分为10等份。中班幼儿在记录中说“植物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30多厘米了”,他们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表述既直观形象又趋于准确。
3.大班幼儿具有简单的计数和计算能力,于是教师提供了数字直尺。“黄豆苗长到25厘米了”,大班幼儿准确地用数字记录和表述了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记录,教师介入的程度不同
不同年龄幼儿有关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强,他们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引导。教师可采用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带动、启发、鼓励小班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记录经验和技能,有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需求。教师可适当放手。鼓励中班幼儿独立探究和记录,仅当他们出现问题和遇到难题时予以指导。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记录方法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提供大班幼儿表现的机会.可阶段性地参与他们的经验分享活动,帮助他们整理、提升经验,以引领他们进一步观察与记录。
【参考文献】
[1]张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琼斯.生成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洪玉.科学活动记录探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三个误区
下一篇: 了解真实的大自然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有效的利用种植园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北京西城槐柏幼儿园 刘玥祎 随心所语——《...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合肥海恒阳光幼儿园 《谈谈我对主题和主题墙...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
- 半日活动要上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怎样组织?我是新... 夏是我光 阅读人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