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幼儿教育中地域文化的缺失
作者:李杰 来源: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上传时间:2011-01-26
一、幼儿的成长受到特定地域文化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文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成果;二是传播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手段;三是在一定时代与社会中各民族或阶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群体特性、传统、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文化传承是文化运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否则文化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与创新。文化应该在发展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有所淘汰,又要有所发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罗高夫(Rogoff)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多方面阐述了人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发展,文化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生态环境,了解人们的发展和学习过程,离不开对人们所处的特有文化环境的观察和对人们在文化环境中活动过程的认识。对于一个特定的群体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文化情境是特定的,不同的文化情境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同一种文化因为面对不同的人群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也表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规范下的人们所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
中国地大物博,在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之下存在着南北地区文化因素的差异,而文化在一定的地域与当地环境相融合,从而又形成了打上地域烙印的独特地域文化,包括方言文化、饮食文化和民间信仰等。地域文化的形成经过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认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幼儿,其个性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化的成长过程,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其所处地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米德(Mead)的研究证实了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成长的非凡影响力,通过对中国、泰国、意大利、叙利亚、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和英国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民价值规范进行描述和分析,米德证实了早年的家庭环境与幼儿的个性取向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并同整个文化模式相吻合,最后形成群体性格。
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民俗风情习惯,孕育出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齐鲁文化、湖湘文化、三晋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而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势必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二、幼儿教育存在地域文化缺失的现象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开始冲击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幼儿所面临的文化情境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事实上,我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已经开始反映在幼儿教育中,具体表现在:幼儿园课程开始介绍西方文化的内容,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过圣诞节和万圣节,唱外国童谣,听外国故事,用外国的卡通形象……相对而言,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多,传统文化注重的一些优良品质的培养往往被忽视。
华东师范大学曾对我国五省市幼儿园教材文本中的故事材料进行调查和抽样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幼儿园课程并不带有明显的文化倾向性,但是品德类故事和情感类故事都带有一定的西方文化倾向。换句话说,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地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缺失现象则更为严重,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尤为如此。以上海为例,随着幼儿园教育的规范化,对幼儿普通话乃至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却存在着轻视方言的现象,这将直接阻碍地域文化的传承。
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文化的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幼儿教育不能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不仅无益于幼儿未来的成长,也会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延续。
三、幼儿教育应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
有学者提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是按照某些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去做好他们倡导的事情,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该做些什么。当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人的理论和经验,但立足点应该是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1]
事实上,幼儿园课程因为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其选取和反映的文化倾向也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课程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应该是能使幼儿感到亲切,易于幼儿理解,并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而幼儿园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应体现在通过教育让幼儿了解社会文化的基本形态,以及经过价值批判取舍的社会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在具体考虑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时,要重视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例,并突出地域特色。我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且地域之间在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人们常说“十里不同俗”,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2]
民俗是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它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俗也是影响幼儿成长的自然“导师”。民俗的内容包括俗语(谚语)、口头文学(民间笑话、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民歌、民谣、民间舞蹈、民间游戏和民间玩具等。由于民俗来自民间生活,常常具有生动活泼、自然亲切、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等特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其中有些民俗内容适宜被纳入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我们曾在上海的幼儿园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上海话童谣,和幼儿一起玩弄堂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四、提升教师的文化意识和素养
目前,各幼儿园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而对价值观中最重要的文化因素却有所忽略,影响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如果教师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薄弱,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从技术理性角度去看待课程改革,孤立地分析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善于从文化层面整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就不可能从文化层面得到提升,也必然处于一种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状态。
要改变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倾向弱化、地域文化传承不足的现状,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关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培训与指导,只有教师自身首先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去履行,才能促使他们在面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时,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实现转变,并能在文化学视野下,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实践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然后在文化层面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和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陶金玲.幼儿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关照[J].早期教育,2005(6).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688.
编辑:cicy
上一篇: 如何写好幼儿评语
下一篇: 浅谈我国幼儿教育中地域文化的缺失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注意力缺失 七七1234567 阅读人气:12
- 学期中,家长要求幼儿换班,作为老师该怎么办? 胖圈圈 阅读人气:9811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合肥海恒阳光幼儿园 《谈谈我对主题和主题墙... 看不见听不见 阅读人气:135
- ...到男神、女神这些字眼,决定也来无聊一把,说说你... 哈尼 阅读人气:327
相关文章
周排行
- 1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 2 学习一故事:发现孩子的“哇时刻”
- 3 儿童观
- 4 移情
- 5 幼儿发展评价意义
- 6 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教育活动
- 7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
- 8 幼儿园教育:理论的错读、误用与...
- 9 探索社区早教活动站的联动运行模...
- 10 一个早已提出却难以得到关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