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托班幼儿心理
作者:陈笑颜 来源: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机关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4-07
托班幼儿年龄跨度为2岁~3岁半左右,语言和行为还处于人的发展的初级阶段。新老师在面对托班幼儿时往往束手无策或比较随性,其实试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入手,试着解读托班幼儿的心理,新老师会积累更多的教育智慧,从而坦然、理智地对待托班幼儿,更好地帮助托班幼儿获得发展。
第一,托班幼儿的情绪起伏多变,虽然会有自我控制的初步意识,但还不能够有效调节。
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幼儿愿意做某件事情。托班幼儿的情绪在特定的情境下会很不稳定,主要为早晨入园、午睡、身体不舒服等。在这些特定情境下,老师应当利用幼儿情绪的特点去调节幼儿的情绪。
畅畅初入园时每天早晨来园时都不肯让姥姥离开,又哭又闹。姥姥心肠软,每次都陪畅畅呆一会儿。等姥姥走了之后,经老师引导他很快就能高兴地吃早饭。有一段时间由于畅畅生病,畅畅姥姥上午会再来园送刚熬好的汤药。畅畅一见到姥姥又和姥姥难舍难分了,不让老师喂他喝药,必须姥姥喂他,要不就大哭起来。喝完药他还得让姥姥陪一会儿,不肯让姥姥走。畅畅姥姥也迁就着畅畅,陪一会儿畅畅才走。
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所以非常易变。畅畅早晨入园时不肯让姥姥走,他会用哭的方法让姥姥多陪他一会儿。而姥姥的迁就强化了畅畅的又哭又闹。当姥姥离开,畅畅的哭闹就失去了意义,经老师引导他能很快地高兴起来。当姥姥再次出现时,畅畅又想起早晨与姥姥的离别,立刻引起不愉快情绪,又开始哭起来。老师应当抓住幼儿不愉快情绪的原因所在,与畅畅姥姥及时沟通,请老人送完孩子立刻离园,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可以把汤药委托传达室人员再转交给老师。在托班新生入园时,老师应从幼儿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入手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早晨送孩子时尽快离开,以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
小雨插入托班两个多月仍然经常哭。午睡前和午睡醒来时他都会坐在床上抽泣,有时还会号啕大哭。老师对他说:“小雨不哭了,你不哭就让妈妈下午来接你。”小雨边哭边说:“我不哭了,我不哭了!”老师说:“别哭啦!”小雨仍是边哭边说:“我不哭,我不哭了!”老师不耐烦了:“那你怎么还哭呀?!”小雨哭得更厉害了。
托班幼儿的情绪表露于外,虽然会有调节自己情绪的意识,但还不能够比较灵活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小雨是一名初上幼儿园的3岁孩子,入园适应较慢。老师希望小雨能够控制自己不哭,但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且老师的不耐烦情绪会使孩子感到更委屈,哭得更厉害。老师不能寄希望于让孩子自己不哭,应当采取轻柔的方式安慰孩子不哭或者适当地进行冷处理。
兜兜洗手后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原来他的手擦破了一个很小的口。因为是小擦伤,老师对兜兜说:“没事的,坚强点儿!”然后让他围桌坐。没想到兜兜越哭越厉害,全身颤抖。
幼儿经常会为在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哭起来,以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讲道理是没什么作用的。托班幼儿在身体不舒服时情绪容易变得不稳定,这时候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老师的拥抱、爱抚都能让哭泣的幼儿感到安慰,而老师对幼儿讲道理却是在做无用功。待幼儿停止哭泣冷静下来时,再对他们讲道理比较好。
第二,托班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需要借助动作进行思维。
托班幼儿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老师应当把握幼儿思维的特点,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能够理解,用宽容的态度和积极的引导来对待幼儿。
到幼儿起床的时间了,老师说:“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吧!”孩子们睁开眼睛看着老师,动也没动。于是,老师说:“豆豆你睡醒了,起床吧!笑笑你醒了,起床吧!”
担心孩子尿裤子,老师经常提醒:“有尿的小朋友去尿尿!”个别孩子直接就去洗手间了。可是有几个孩子每次都先说:“老师,我有尿!”老师冷着脸说:“那就去啊!”
“睡醒的小朋友”对托班幼儿来说是抽象的语言,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没有反应。而针对具体幼儿的指导语才是他们可以理解的。同样个别幼儿也不理解“有尿的小朋友”,因为“有尿的小朋友”是泛指的词语,没有具体指出哪个小朋友。个别幼儿需要先说自己有尿来请示老师,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导致他们还不能够理解老师的话。当幼儿不理解老师的话时,老师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话是否适宜,而不是指责幼儿。托班老师的指导语一定要具体,要思考怎么说才能让幼儿明白。同时,抽象或泛指的语言经过老师具体情境下的解释和一段时间的强化,幼儿是能够理解的。
托班新生入园时情绪很不稳定。宝宝午睡时很难入睡,经常哭着找妈妈。老师说:“你再哭,老师就不让妈妈接你了。”宝宝哭得更厉害了。
托班幼儿只理解具体的事情,还不会进行逻辑推理。老师的话在宝宝听来就是不让妈妈接宝宝的意思,宝宝根本不理解这句话的反意。老师习惯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假思索地说反话,而托班甚至是小班幼儿往往听不明白反话。托班老师一定要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幼儿,比如可以说:“你不哭,老师就带你找妈妈,好吗?”
第三,托班幼儿的行为与动机常常不符合成人的逻辑。
托班幼儿常会做出让老师哭笑不得的事情,而他们这些行为不能简单地被直接判断为好或不好。试着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动机,老师能够更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初入园时宝宝每天都会哭闹一会儿。今天宝宝到了幼儿园还是哭着喊妈妈,老师拉着她让她吃早饭。她哭着说要把别在衣服上的手绢拿下来,老师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摘手绢,但还是帮她摘下手绢,放在桌子上。宝宝说:“给妈妈留着。”还没等老师反应过来,宝宝哗地一下倒了大半碗粥在手绢上。老师有些惊讶,但也没有立刻收拾手绢上的粥,而是说:“好,给妈妈留着,咱们接着吃。”宝宝坐了下来,一边哭一边开始吃饭了。宝宝又说要把给妈妈留的粥收起来,老师赶紧帮忙用手绢包着粥收起来。
托班幼儿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其实有着老师意想不到的美好愿望或其他原因。宝宝以她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虽然不太合适,但老师给予接纳,顺应了宝宝的意愿。如果老师不试着了解宝宝的想法,不帮宝宝摘下手绢,坚持让宝宝赶紧吃饭,那恐怕就扼杀了宝宝的美好愿望。当然,老师还应该让宝宝知道如何用合适的做法表达对妈妈的爱。老师多给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会更接近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
第一次请孩子自己倒水时,孩子们很兴奋。几个孩子倒了两次水,每次都倒了一大杯。昊云开心地对老师说:“我跟妈妈说我会倒水了。”孩子们平常喝水比较慢,今天全都大口喝水,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兜兜送完水杯后,突然吐了,刚喝过的水像喷泉一样从嘴里喷了出来。
在幼儿的行为中,动机和目的有时是不一致的。他们倒水的动机其实也在于倒水的动作,本来喝不了两杯水,但是为了倒水而倒水。老师应当理解幼儿重复做某事的真实动机,并利用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幼儿独立做事和爱劳动的习惯。
托班末期,孩子们经常告状。博雅说:“老师,这个玩具有小朋友放错了。”老师对她说:“你发现了呀!那请你把放错的玩具放回去吧!”博雅高兴地去放玩具了。笑笑跑过来说:“老师,小纲抢我玩具了!”老师说:“那怎么办呢?想想办法!”笑笑想了一下说:“我们一起玩!”小纲和冠予大声吵架,博雅在旁边说:“不能大声说话!”老师听见了马上对全体幼儿说:“不能大声说话,安静地坐着。”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小纲说:“玉玉说话呢!”老师再次对孩子们说:“说话小声点儿。”
在托班末期,幼儿告状行为较多。3岁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行为规范,当身边发生的事情违背自己知道的行为规范时,便会寻求成人的帮助。博雅两次告状既是为了维护规则,她发现有小朋友把玩具放错了,又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对待这种告状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同时考虑到被告状幼儿的感受。笑笑告状既是检举小朋友抢玩具的不良行为,也是想从老师这里寻求帮助。对待这种告状老师可以启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小纲在被告状后又因为同样的事情告别的小朋友的状,他既是为了挽回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又是用新的行为规范要求别的小朋友。老师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应当分析行为背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时要尊重幼儿,并注意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cicy
上一篇: 解读托班幼儿心理
下一篇: 浅谈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托班第一个学期,家长开放日上什么课好呢? 明明 阅读人气:2111
- 六一儿童节,有没有适合托班表演的节目,3岁左右。要... 阅读人气:6
- 一个新手对幼儿教育的感受 2016年我走上了幼儿教育行...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在幼儿园待了五个月了,带的托班,幼儿小不好管理,前... 懿源 阅读人气:449
- 朋友想开幼儿园,需要准备哪些文件 陈娟521 阅读人气:20